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杨清波 《军事记者》2001,(11):30-31
北京申奥成功,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发表社论或评论员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这一盛事鼓与呼。读后让人振奋,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102.
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政治语篇也不例外。本文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2007-2016)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分析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隐喻能激发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能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3.
记者节对记者来说,固然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全国各地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喜迎记者节”,但正如一位记者同行所说,记者节也是一个记者反思的日子,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传媒业加速转型的时代,记者们更需要直面一些潜在的或者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4.
段丽娜 《新闻窗》2008,(6):76-76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庆祝中国第九个记者节,11月14日,贵州新闻界在筑举行“安利杯”文艺演出。全省各相关新闻单位近千名新闻工作者参加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5.
随手翻开一本日历,上面标记了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可没有农民节。暑假,我回农村老家看爷爷奶奶。一天,奶奶又要去干活,我吵着要帮忙。奶奶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6.
走转改——今年的记者节通过这三个字反映出了特有的内涵,也折射出了全省新闻工作者当下的职业风范。第一次参加省记协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第一次荣获十佳殊荣并以此身份参加此项活动;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庆祝记者节,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在广播电视的第一线,演播室是我们的第一线,而基层更是我们的第一线。播音台就在新  相似文献   
107.
引言:值此第10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年轻的教育记者,我用7年中真实的经历来讲述对教育记者这份职业的深切感受。真实的写照不仅仅代表的是我个人,更映射出一群像我一样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同仁们,他们与我相同,身上不仅肩负着一样的责任,同时还承担着一样的义务。上大学之所以选择中文系,就是想圆儿时的一个梦想——做一名“有身份”的记者,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眼睛洞悉世间百态,用自己的笔书写社会万象。可是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毕业经历了种种挫折,我还是没有实现我的梦想。彷徨中我得到了黑龙江教育杂志社招聘编辑、记者的消息。那是2002年的11月份,初冬季节,寒气袭人,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走进了黑龙江教育杂志社。说实话,当时来到这个单位,我很犹豫,由于生计所迫,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因为之前有在电视台工作的经验,再加上一些大学同学也在这个单位,我很快融入到了这个集体。  相似文献   
108.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一直认为我的工作很神秘,直言"心向往之已久".一切改变都源于他在2010年初注册了微博,从此以后,郑州下大雨飘雪花、社区居民举行所谓的"跨年演唱会"、一个交叉路口红绿灯坏了等等,都成了他发布的内容.作为他的粉丝,我也从他的微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同学聚会,他套用了一段歌词送给我——"那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报道成了乐趣.今天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在2011年记者节的时候,我也给他发了条短信:"哥们儿,记者节快乐!"其实,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分享记者节快乐的"非专业记者"又岂止他一人?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人民日报》国庆社论(1949~2009)作为话语分析对象,对54篇国庆社论中的情态词语"必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必须"的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必须"句从使令用法向事理用法转变;从主要受话对象来看,"我们"的范围从党政干部向人民大众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党政机构与人民大众的对立,淡化了不平等的权势关系。总体而言,《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中,说话者、党政机构以及人民大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不平等逐渐向平等转变。  相似文献   
110.
半月要闻     
李长春: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新闻事业在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11月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