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05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高考放假期间,我与文学社的社长一起去乡下的初中宣传我们的《零点》。那是我第一次去初中学校卖书,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特别是看到他们在校园里嬉笑打闹乱成一团的样子,心情更是沮丧到了极点。我想,别说卖书,他们不把我从教室里轰出去就是万幸了。当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时,他们果然像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了。我忽然意  相似文献   
182.
没有学生的学校老师会无所事事,同样,没有老师的学校也是名存实亡。用现代语文来说,老师和学生其实是一对"亲密朋友"。遇到一个好老师,几乎是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会有的一个梦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好老师"的标准却因为学生不同而不同。"好学之徒"会默默地希望老师对自己严一点再严一点,"玩学之徒"会发狠般祈祷老师眼角的余光离自己远一点再远一点。"好学"与"玩学"之间,其实和分数高低关系不大,本质上是在期盼和寻找一种最适合、最良性的师生相处之道。就算再好的老师,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脾气秉性的一个人,即使桃李遍天下,也不见得能和每个学生都对上眼。对上眼的学生自然不用说,对不上眼的学生,也少不了在心里记  相似文献   
183.
人在讲台     
楼博 《文学教育(上)》2013,(23):155-155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三年了,一路走来,有委屈的泪水,也有成功的欢笑:有过迷茫,也有看到学生成绩上升的喜悦。记得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我战战兢兢,因为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我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人民老师,我很兴奋;  相似文献   
184.
高兴鸿 《甘肃教育》2002,(11):20-20
初上讲台时,我因过于注重讲解,往往在课堂上形成了“单向灌输”的现象。经过一段教学后,我总结自己所听过、讲过的每节课,深刻地认识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控好每一个四十分钟,让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导”中活泼而紧张地接受知识信息。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宏观调控,微观放权”,竟然在教学中打开了新局面,走出了传统教学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5.
郑红梅 《中国教师》2008,(18):59-60
<正>13年前,怀揣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憧憬,我开始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教师。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在时光的流逝中,我深切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辛苦与繁琐,但从可爱、淳朴的学生们那里,我也品味到身为人师的快乐与幸福。就以现在我  相似文献   
186.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  相似文献   
187.
前不久,一家权威报纸报道:一位男生,因不满老师制止其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竟然当众扇了老师一记耳光,还举凳冲向讲台,欲砸老师……  相似文献   
188.
永远的珍品     
十多年前,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一所偏僻的村小教六年级语文。 第一天早读后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我左手拿两本书,右手抓几支粉笔,怯怯地走上讲台。孩子们一双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我感觉脸庞发烫,便不由自主地摸摸额头,粘乎乎的,分明已沁出了汗珠。  相似文献   
189.
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夹着课本和讲义走进教室,突然发现讲台不翼而飞。学生看出我的疑惑,忙说:“讲台坏了.送去维修了。”我一下子慌了神儿.没有讲台怎么上课?无奈,只好一手拿着讲义,一手拿着教材,走在学生中间上课。有时需要在黑板上写字时,就出现双手不够用的尴尬,时时引来学生们的讪笑。在我的慌乱中,  相似文献   
190.
《中学教育》2006,(9):21-21
快过80岁生日的李政道,每次站在演讲台上,总要深情地谈到他的老师费米。在这次“2006诺贝尔奖获得北京论坛”上,他再次郑重地提及这个话题。多年来,李政道不厌其烦地宣讲他的教育理论——要培养基础科学最顶尖的人才,没有捷径,而是需要“一对一”的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