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高等师范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设置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有关师范大学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了解近代历史上的两次大论争,有助于我们知晓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并为当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2.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胡适以世界大同主义为指导,坚持个人自由与民族复兴并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蒋廷黻则以民族危机为逻辑起点,坚持民族复兴优先于个人自由,主张暂时搁置自由主义,在中国实行专制政治.他们各自执持的世界大同主义、民族主义,都形成于留学美国期间,是引发论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73.
20世纪初,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全面展开。一方面,代表新式教育的学堂日益兴起,一方面,延续数百年的科举制仍在苟延残喘。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时间仅仅几年,而这几年中的新旧磨擦却是折射历史的一面多棱镜。从中可以窥探出科举废除前后的社会舆论基本动向。  相似文献   
274.
对金庸小说的论争暴露了学术界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这其中既有作家、批评家商业化的介入;也有学者理论上的含混不清、学术态度不严谨等。促使金庸小说论争陷入较浅的层次和无意义的辩驳之中,阻碍了金庸小说研究的深入。本文力图透视并澄清金庸小说论争中的雅俗和经典之争的等若干理论问题,以此为金庸小说进入经典文学史做点规范的工作。  相似文献   
275.
周谷城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与历史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过火的政治批判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熟知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等学术观点,虽然由此而引发了大的学术论争,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对方辩论,真正表现了一位正直的学者的学术良知与无私无畏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276.
重评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逝世以后,关于“一国社会主义”问题在联共(布)党内曾引起一场激烈论争。对这场论争,人们历来多肯定斯大林等人的观点,而否定“反对派”的主张。本文认为,就实质而言,论争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尽管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最终获胜,在当时也确有其积极和成功的一面,但总的来看却并非真理,它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和惨痛后果,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相似文献   
277.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清王朝内部一部分开明派即“洋务派”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劣势,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的理论和实践遭到同一阵营的传统习惯势力“顽固派”的反对。两派围绕着要不要向西方学习并具体地就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的增设、派遣留学生和修铁路等问题展开“论争”。洋务运动时期的三次论争反映的是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貌及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78.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无疑是近几年来美学和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纯粹的本土命题,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西方语境。追述它在西方的出场,并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关于这一命题的论争,得出中国当下不具备“日常生活审美化”产生的语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9.
近代中国高师教育理念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制度创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师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19世纪末,我国以日本为范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师范教育制度,但是其发展一波三折,仅关于高师教育是否独立设置,就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论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高师教育理念的变迁。从“学堂必有师”到“高师合并”,再到“学者非良师”及“高师学院制”,几经跌宕。缘此,分析当时高师教育独立设置之论争及其理念变迁,对当今高师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0.
在20世纪80年代末,文学批评界曾对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真伪问题有过热烈的争辩.由于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是以西方现代派为样本和典范的,批评界对之进行"真伪"之辩也就在所难免.批评界对现代派真伪的辩驳,既流露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强烈诉求,又隐含着来自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伪现代派"的讨论有助干纠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偏颇和混乱状况,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