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55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评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作文的批改离不开作文评语,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作文教学,教师是否实现了教学预设,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作文,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写作方法,对学生寄予了哪些期望,往往要通过作文评语来传递给学生;学生作文在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好的地方,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作文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审美观、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是否健康、积极、合理等,也常常要在作文评语中体现。  相似文献   
62.
激励性评语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趣味性评语有效地唤醒学生习作热情;启发性评语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可取之处,正确引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共鸣性评语通过师生对话,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让生命更健康舒展,委婉性评语则是委婉地向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曲径通幽"的独特魅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充满人文关怀的绿色评语,焕发习作创新热情,开创习作新天地。  相似文献   
63.
古语说:"好话一句暖三九,恶语半句寒三伏。"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批评一个学生时,无论当时的情形令你多么气愤,无论你当时的心情多么糟糕,万万不可口出恶语,给学生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因为恶劣的语言是一种软暴力工具,刺伤的是人的内心与灵魂,危及的是学生的内在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有时会远远超过对肉体的伤害,甚至是终生的。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正确选择、巧妙利用批评语,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错误的根源,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64.
王春川 《学苑教育》2012,(14):87-87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有指导性意见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写作评语应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具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65.
宁惠芬 《小学生》2010,(12):13-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在作文教学领域,如何具体贯彻人文精神,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不轻松的课题。而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忽略评语这个重要的环节,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66.
"你是一个有着一张文静的脸和羞涩微笑的男孩。容易让人接近,乐于帮助他人。你明确班级要求,做事较有分寸。但你有时放不开,有些拘谨,希望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展示出自己应有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67.
沈润芬 《甘肃教育》2010,(15):25-25
作文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作文批改。教师的评改,不仅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学生情感、心理的成长、发展。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作文,教师们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批”。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一谈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8.
点拨式评语要巧妙。点拨式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作业时容易出错的问题给予诠释,从而达到澄清错误,理解并掌握正确答案的目的。例如学生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默写成去国怀乡,忧馋畏饥。  相似文献   
69.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出的整体评价。小学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让每个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评价提出的要求。目前,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  相似文献   
70.
杨驰原 《传媒》2005,(3):16-18
"一个真正按企业模式运营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第一个媒介产业化集团"、"全国第一家地市级跨媒体传媒集团","胆子是否大了些?步子是否快了些?"这些来自我国传媒界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评语和疑问,你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改革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黑龙江联系在一起,更不会与黑龙江的一个只有260万人口的地级市联系在一起,而这些评语和疑问,恰恰说的就是牡丹江市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在改革前,牡丹江市的广电和报纸两大传媒行业,都是计划经济色彩相当浓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