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美国童书作家、插画家弗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1968)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她出版于1939年的图画书《迈克和他的蒸汽铲车》(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以及为她赢得1942年凯迪克奖的《小房子》(The Little House)。她笔下那架可爱的蒸汽铲车玛丽,已经成为20世纪美国童年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那幢充满清新、温暖的怀旧气息的小房子,则已经成为正在努力与现代技术文明相妥协和抗衡的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意象。而这两部作品活泼的用色、拟人化的主角、幸福圆满的结局以及怀旧的田园气息,也典型地代表了伯顿图画书创作的一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2.
爱情神秘莫测,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带给恋爱者渴想的幸福;爱情法力无边,能够创造人间奇迹,让恋爱者千古不朽.朱丽叶对雨果的爱情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53.
落花,在难以计数的古代诗篇里,在许多诗家的笔下.总是频繁出现。这样那样的“落花”,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具有独特的内在意蕴,它们是物象与心绪的有机组合。下面,我们就用心灵的眼睛去探视落花那诸多的内蕴,以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54.
夜莺,热忱地歌颂生命。有人说,诗人都是痛苦的夜莺,用诗篇,在暗夜中吟出他们带血丝的声音。于是他们的诗篇留下了他们内心遭受煎熬的全部颤音和温度。我愿成为这样一只夜莺,振动双翅,寻找但丁笔下的缪斯,与雪莱一起迎接更猛烈的暴风雨,循着惠特曼的足迹,讴歌那最脆弱又最坚强伟大的小草……是的,来生,我要做一只夜莺,在暗夜里歌唱,用我的诗篇,去寻找海子笔下的太阳,去寻找顾城诗中的光明,热忱地歌颂生命!  相似文献   
55.
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辽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的源头,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从昆仑山下,到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到处都流传着一部不朽的诗篇——《格萨尔》。  相似文献   
56.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鸡鸣"的诗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诗经·郑风·风雨》)千百年来,围绕"雄鸡报晓"这一话题,历代诗人创作了立意各异的诗篇。  相似文献   
57.
叶舒宪 《寻根》2001,(3):12-18
我国古代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哲理诗篇《天问》中,曾对当时流行的种种神话观念提出质疑,比如:  相似文献   
58.
小语教材每个年级都编有古诗。因此古诗教学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解单一诗篇,教给零碎的学习方法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大纲》及教材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一般学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学法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学古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续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了一件罕见的文书,经识别,笔者认定它是一件叙利亚语文书。该文书的照片以及拉丁字母转写和译文已发表于《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的附录部分,此次发表的是释读报告的《续篇》。 《续篇》主要做出了如下的结论:一、B53:14号叙利亚语文书是《诗篇》的Shurayi类节选,供景教信仰者于平时每日黄昏祷告时唱诗之用。二、《诗篇》节选的断句依据是唱诗时轮流应答的形式,每一行末尾的句号实际上应该是休止符号。三、文书证明景教在元代在敦煌曾经有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0.
徐志摩的《这年头活着不易》是一首叙事诗,看似平铺直述的结构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在于:韵律呈现出流动的和谐,措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结构呈现出矛盾对立的“张力”;通过景物烘托出内心的苦闷,营造出“我”对自由和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意境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