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收录了大量明代诗人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文学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对明代作家林俊的《见素集》中所提到的储巏的别号殖庵进行考证,从而对《静志居诗话》卷八的储巏一则进行补充,其二则是根据《全闽明诗传》等文献对《静志居诗话》十一卷的鳌峰十子文学唱和活动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62.
荷花诗话     
荷花是千百年来诗人歌咏不息的对象。他们不光赞美它的美丽形象,还借助它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寄托情怀。  相似文献   
63.
在作及时贤已推出的有关谢榛的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辑得《四溟山人全集》(重修赵府冰玉堂本)遗诗4首、遗诗句2则、遗诗话21条,发现诗话异较多22条。  相似文献   
64.
清代学术对诗学影响深远而广泛,因为清代是学不废文,文不废学,学术与文学相互融通的时代,学者参与诗话创作蔚为风气,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学者型诗话家群体,大量质量上乘、学术价值较高的学者诗话流行于世。考察朴学家的诗话创作,可以揭示清代学术对诗话的繁荣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富有魅力的文学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与人“谈话”的.因此这种“谈话”也就更易走进人的心灵。高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需要优秀文学作品的濡养与熏陶.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沉重的考试压力,使每一个高中生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此时也正需要文学来松弛、抚慰。高考语文的改革,对阅读与写作的空前重视.也使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成为高中学习的必修内容。那么.如何才能高效而又愉快地阅读呢?  相似文献   
66.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宋代从诗人的角度讨论诗歌创作而提出了系统理论的第一人。欧阳修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他晚年退居颍州时所编的《六一诗话》中,其他的多散见于一些诗文及宋人的笔记、诗话。  相似文献   
67.
春云 《知识窗》2007,(8):25-25
夏日炎炎,古人为了驱除烦热。通过各种途径追风逐凉,品茗吟诗,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纳凉诗话。  相似文献   
68.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诗歌史,提倡转益多师,灵活用运诗法。这些基本主张的形成与云南僻处天南,与中原诗坛交流不够通畅有很大关系,也与晚清云南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9.
袁枚:美人诗     
说起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袁枚(1716—1797年),那可真是大大有名。他是著名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有《小仓山  相似文献   
70.
以历史文化、文艺美学的交叉视线投射诗选集《城市森林》,多向地阐发其城市森林合谐的内蕴与艺术构成。指出关涉爱情篇什既有故实而又“恍兮惚兮”,情韵朦胧,具备历来优秀爱情诗为人称道的素质;森林诸咏的突破在于题材的开拓和诗的想象世界中审美对象的创造性发现;咏夫妻、父母、兄弟亲情诸诗,本古义而赋新声,其意深挚而深远;抒发对下层人民深切同情、悲悯,表达对国家大事高度关注之作佳句迭出。能在新旧两体诗之间穿走而成果灼然者甚少,而作者确乎新旧体诗均有成就。新体诗近口语而非口语,旧体诗似古人而非古人,不仅可以作为语言艺术佳品欣赏而流传,而且可以作为当代诗歌研究对象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