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船山和刘勰在鉴赏观上的共识是强调以儒家诗教为诗美鉴赏的准则,以及重视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其相异之处:一是标举读解主张不同.王船山主张“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刘勰主张读者须当作品的“知音”;二是倡导接受方式不同,王船山讲求“涵咏”的功效,刘勰关注“虚静”的心境。两者具有可资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2.
关于《风筝》的主题思想,据语文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提供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通过自我解剖,批判了一般有孔盂之道思想影响的父兄违反儿童心理,禁止儿童游戏的愚蠢行为”:有入认为是“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3.
文章以"语言论美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理论为理论导向,对文学阅读的读解方式及文学的审美接受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在充分论述了语言的隐喻性及诗意性后,肯定了"想象力"在读解深层结构、理解深邃意蕴、获得理性审美知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社戏》是鲁迅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内涵丰富。“社戏”即指“社会之戏”或“人生的戏” ,而不单单指向“社戏”这一地方戏种 ,因而具有极深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识。作者以相当篇幅的优美抒写传达出另一角度观照下所呈现的又一心理态势 :审美经验与人生境界的渐入。这是同一文本 ,不同角度之下的两种读解。  相似文献   
95.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语文文本读解教学就是要在语文文本阅读课堂中,师生共同读解文本,建构丰富的文本意义,实现多元化。本文为此具体首先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内在要求,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文本读解的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关对策:词语阐释、主题诠释和空白填补。  相似文献   
96.
肖邦这个名字是与他的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的音乐。他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甚至在去世前也嘱托亲人定要将自己的心脏运回故土。他的这种爱国情怀从本质上说,是对故乡的自发的质朴的眷恋。由于身体的衰弱,他回避了欧洲上流社会喧闹的舞台和动荡的政治生活,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为自己筑起了小小的巢。  相似文献   
97.
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对话理论浸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阅读教学崭新的面貌,但与此同时引发了有关对话关系确立、学生见解倾听、课堂组织调控、阅读评价理念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8.
美国名的语言学家马兰德罗在他的《非言语交流》一书中详细地分析了非言语行为。他把非言语行为分为周围环境、有声与无声、装饰用品等。运用言语行为能表现一个作家的特点,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及其所产生的体效果,同样也能形成某一个或某一类作家的风格。诺贝尔学奖获得奥尼尔的八场话剧《琼斯皇》被公认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9.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100.
《社戏》是鲁迅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篇,内涵丰富。“社戏”即指“社会主义”或“人生的戏”,而不是单指向“社戏”这一地方戏种,因而具有极深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识,作对相当篇幅的优美抒写传达出另一角度观照下呈现的又一心理态势;审美经验与人行境界的渐入。这是同一本,不同角度之下的两种读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