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同划汉代最流行的。汉赋的发展,大天才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或出于河南籍作家(如贾谊、张衡)之手,或由寓居河南的文人(如枚乘、司马相如)所作。将这此作品连贯起来,汉赋的发展线索清晰如绘。因此说,汉赋中有着鲜明的河南轨迹。  相似文献   
22.
贾谊的处世态度因政治际遇的变化而表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入仕前的贾谊在处世心态上还处在模糊性阶段,入仕初比较顺利之时,他表现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进取心态,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但却同时吸纳了老庄道学逍遥自由,置生死、荣辱、祸福于身外的处世哲学,从而表现出处世态度的二重性和心灵的复杂性。这种矛盾心态因此后中国历史的固有特征而不断体现在后代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延绵构成了古代士人知识分子的代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3.
治安策     
夫树国固①,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  相似文献   
24.
论贾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在思想上,他较多地接受了道家的影响,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主张无为而治,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他较多地接受了儒家的影响,强调以“民”为本,主张削封国、固中央,并提出了变法改制的具体建议。在经济上,他提倡“重农主义”。在教育方面,他两任王子太傅,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而《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写作,则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5.
“岳峻江清长怀太傅,地灵人杰并驾三间”,这是前人对西汉政治家、学家贾谊的评价。贾谊才华卓绝却无处施展,在三十三岁时便早早逝去,令人叹惋。他悲剧性的短暂一生,触动了古今许多人的情思。  相似文献   
26.
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想当然的论史态度,不值得效仿,也提示我们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对历史背景有较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7.
从思想史层面看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讨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学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其间的多元、融合的问题。珠不知任何一种思想学术在其传承流变过程中,对原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正如一条河流,既有与异流的交汇,更有其自身的回曲流演。有鉴于此,本文从思想史角度论述了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8.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9.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汉初现实情况和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区别于先秦儒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0.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