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9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82.
迎接十八大报道启动以来,各家媒体纷纷推出走基层类的专题、专栏、专版报道,本文分析了将“走转改”与成就报道相结合的新特点,概括来说就是亦“土”亦“新”:“土”是指成就报道适逢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背景,使迎接十八大报道来自基层深入群众,带着些许“泥土”的芳香;“新”是指报道形式实现创新,新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成就报道,并在新媒体报道内容与手法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3.
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各级新闻媒体产生了大量更贴心、更好看、更真实和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党报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持续深化"走转改"活动,使"走转改"变为新闻工作常态?本文结合吴忠日报的实践,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4.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切实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农业科技报》结合自身服务农村基层读者的实际和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涉农报纸"服务三农"的优势,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先后通过采取送科技文化下乡、送电影文化进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多种形式和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涉农报纸立足基层服务群众与促进采编人员文风、作风转变相结合的实践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以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记者"走转改"活动为例,在文化视阈下对"走转改"活动的意义进行理性审视与剖析。"走转改"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通过发挥文化的主体功能、育人功能、引领功能,以及对文化的构建,在新闻宣传思想战线上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6.
走转改应该成为地方党报提升新闻传播效度的重要路径。深入基层挖掘深度报道,深入现实磨砺记者作风,深入群众讲述新闻故事,《恩施日报》的"318国道沿线乡镇发展报道"为地方党报变革经济新闻报道的理念和实务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87.
郑勇 《东南传播》2012,(10):146-147
走转改活动在全国铺开之后,"身处基层"的县级台如何深入开展这项活动,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成为关键。身处基层更要心在基层,压缩会议新闻,开辟小专题,将更多的新闻视角和报道空间留给基层农民群众的"关注点"和"身边事",是本文力图说明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8.
多年来,形式单一、面孔生硬、语言呆板、缺乏亲近感和可读性等问题,一直在很多地市党报中或多或少存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进一步增强地市党报可读性、吸引力,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近两年来,《漯河日报》坚持改进政务报道、做强实用新闻、强化舆论监督和“走转改”同步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9.
地方广播媒体应抓住“走转改”活动的契机,深入基层,深入民众开辟民生新战场,重点在“应需”上做文章、下工夫,在拓展频率服务功能上求发展,在破解社会难点热点上实现影响力的再度提升。  相似文献   
90.
林培煌  许华鑫 《中国广播》2013,(12):24-26,37
媒体“走转改”如何有深度?怎样建渠道?作者通过基层实践的典型案例剖析,运用传播学理论展开论证,指出:深入群众,敢于质疑,是升级“走转改”实践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