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9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隋桂敏  李永轮 《今传媒》2023,(3):123-125
陕西关中地区的赵公明财神被公认为是华夏第一正财神,形象在图像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洗礼和建构。物质实体作为图像的媒介,以感知共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精神象征的感知。民间财神图像以直观的可视性特征,将财神形象渗透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精神慰藉,体现了可视化的意象象征意义。本文从图像感知、礼俗观念视觉化、传播场域与审美艺术四重维度展开论述,通过图像造型将感知意象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并结合观念视觉化表现进行设计研究,诠释了赵公明财神图像的视觉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632.
2018年8-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位于三门峡市后川村的黄河嘉园基建项目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在该项目工地内发掘了大量西汉时期墓葬,推断为西汉陕州城外的一处公共墓地.位于该墓地南端的M243和M247,两墓被一近方形的围沟环绕,即围沟墓,在之前豫西和晋南的考...  相似文献   
633.
海燕 《中华武术》2000,(2):14-14
由孝感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体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赵堡太极拳万人表演赛在孝感老体育场举行。孝感体育场上空彩球飘扬,锦旗招展,一派喜庆景象。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赵堡太极拳集体表演正式开始。放眼望去,是由十几个单位组织的阵容庞大的方阵队伍,参加表演的有年迈的老人,有上学的儿童,虽然年龄差异大,但他们表演的太极套路是那么娴熟优美,时而动如抽丝,时而快如闪电,如长江、黄河之水绵绵不绝,把我中华古老的传统太极拳表演的绝妙无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接着是各个参赛队伍比赛,队员们动作一致,整齐大方,一个个是那么…  相似文献   
634.
林泉宝 《武当》2010,(7):22-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不要用意”,“不用意”正是自然松弛的绝妙之法。赵堡先师走架时既轻松又自然,仿佛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和风之轻扬,柔顺之松净,这正是不用意之“耍拳”公式的效果。“耍拳”到一定层次,其任督二脉自然打通,此即道门所称之周天法。畅经通络,丹田随势而运转,这是太极拳内劲产生和发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5.
张冬梅 《新体育》2004,(12):13-13
赵蕊蕊有个外号:“玻璃美人”,二次骨折后,更多的人把这个外号跟她连在一起,甚至还有种说法,蕊蕊的骨质天生与别人不同。蕊蕊本人对这个外号不“感冒”,她曾请求大家不要再叫她,她说:“我本身不是什么美人,更不愿意自己总和玻璃这样的易碎品联系在一起,让大家一看见我,  相似文献   
636.
罗名花 《武当》2003,(1):29-31
前言陈式新架太极拳说,始于唐豪先生。1930年,他在陈氏族人陈子明的陪同下去陈家沟访问,撰写了“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一文。其中讲:陈沟新架十三势的编者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他和陈长兴同辈。  相似文献   
637.
柏强 《新体育》2004,(9):23-23
在出征奥运会的中国女运动员中.1米97的陈楠和赵蕊蕊算是个头儿最高的。  相似文献   
638.
《收藏》2007,(6):32-33
去年是赵望云先生百年纪念,今年是其逝世30周年纪念,本刊策划推出“百年望云”专号,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邀请赵望云先生的亲属及本刊三位专家咨询组成员撰稿,并选编部分文化界、美术界名家之评论,从学术地位、精神风貌、收藏价值等各个方面对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639.
640.
"十不闲"是民间说唱的一种形式,解放前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它来源于唐代的"散花乐",原是僧侣用以宣传佛教的警世歌曲;宋代为民间乞丐要饭时所唱,多以善恶因果为内容;元、明以来开始有叙事写景之作;清代乾隆以后"莲花落"和民间流行的"十不闲"合流,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产生了职业艺人.演唱时,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为序曲,然后正式演出节目.演出分一人唱叙故事,或由二、三人扮旦、丑,为彩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