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304篇
科学研究   15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系的初始建构阶段和我国体育人类学本土化阐释模式提出的理论拓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架构和研究体系。经过二十多年长足的发展,我国体育人类学在理论体系、认知路径和方法论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发生了可喜的研究转向。我国体育人类学以"回归田野"为方法论转向,构建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模式和阐释框架。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在视域融合的学术路径上多元架构,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转向,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体育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942.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43.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转型,必然要求并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转型。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有以下六大教学转向:教学立意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学目标从“旨在育分”转向“重在育人”;教学设计从“课时设计”转向“大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整体化学习”;教学策略从“讲授灌输”转向“探究实践”;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944.
如何从当下校情出发,提升管理效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反思,通过辩证地看待问题,挖掘其中人的因素,寻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同时,以评价为导向,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实现从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走向学校治理。  相似文献   
945.
传统伦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方向都带有某种以道观之的倾向。规范论、德性论和元伦理学对伦理学都做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理论表述。如何使传统伦理学的不同理论倾向得到统一,真正从人性发展需要的角度激活传统伦理学,为人们的伦理实践提供切实的指导,必须探寻伦理学的话语转向。具体形上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创新。其以事观之的理论视角为当代伦理学的话语转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鉴。从以道观之转向以事观之,可以在人之做事的层面为当代伦理学找到理论和实践落实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46.
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议题,不同学科对“空间治理”这一术语的理解与使用丰富了其蕴涵,但概念的纷繁芜杂不利于学术对话与知识的累积性发展。文章旨在发掘空间治理的核心意涵,梳理空间理论的逻辑进程及其对治理实践的变革意义。先哲们对空间的思辨阐释与科学认知,为理解空间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使得空间脱离了位置、场所或容器的内核而指向一种“隐喻”。空间之于治理,既是一种治理依据,也是一种治理对象,还是一种治理策略,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两者之间呈现一种“空间塑造治理、治理重构空间”的多维度结合与多层次互构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行政区划调整、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实践形式,体现了空间与治理的互构关系。空间治理的关键词是各种虚实结合的边界,其价值目标是实现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947.
在近代欧洲,主权观念的诞生伴随着国家建构的空间转向,从物理空间、法理空间到表象空间,领土型国家是在内外两个维度上构建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同帝国、教会、领主与其他主权间的关系,还要借助地理性的权力机制将国土空间及其秩序安排予以定型。对于这种国家空间化和主权领土化的现象,传统学界通常将其归因于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型。然而,无论是物质意义上的边界封闭,还是法理层面的权利论证,都是经由一系列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成。以近代法国为案例,领土性国家的诞生体现在边界划定、国土整合、空间治理与文化表象等各个方面,而梳理这些微观层面的现象和传统,对于理解近代的地缘政治文化,反思当下全球的领土性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域在逐步发生转向,越来越关注其实际效果。作为一种尝试解决困惑的努力,哲学家冯契的“两化”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可据此划分出课程思政的三重境界,即从“主知守成”“转识成智”到“修身成仁”,进而从转变课程观、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课程智慧与教学道德性等方面提供课程思政境界提升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49.
《莆田学院学报》2022,(1):69-73
分析译学研究范式嬗变中存在的极性困境,论述实践转向中极性向间性的转换及间性视域中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50.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体验经济的风靡和旅游者对文化旅游高质量的追求,文化创意旅游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文化旅游中最具增长性和创新性的新业态。文化创意旅游利用创意建构起对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场景,有效地避免了以物质型文化遗产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同质化,以及城市和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路径依赖的问题。进入新时代,需要考量文化创意旅游的多重价值,探索文化创意旅游的实践转换,回应新发展阶段文旅产业的时代性问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