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问题:我初进公司签订合同,被告知先签字后盖章(目前无证据),但盖章内容是:辞职和被开除均须付违约金!我由于去年身体不好向公司请3个月假(均有请假单),但公司方面以请假超过1个月为由将我开除,且要求我赔付违约金,并要挟不赔付便要起诉我。我目前尚未工作,无力偿还,请尽快给我回复,以解困扰,不胜感激!答复:“请假超过1个月为由将我开除?”从这句话中笔者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对于什么是开除还不是很了解。首先很有必要来解释一下我们常常遇见的单位对于员工的处分手段———开除、除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开除,是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  相似文献   
112.
乐观测试     
《科学与文化》2008,(3):49-49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曾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职业培训,每人的培训费用高达1万美元。谁知雇佣后的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到了第四年,这批人中辞职的竟然高达2/3。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3.
央视足球评论员黄健翔辞职的消息,最早正式见诸报端,是在11月16日出版的“足球》报上。消息迅速蔓延到100多家大小网站,塞满了各大BBS。关于黄健翔辞职的专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挂在各网站的首页。黄健翔的官方网站更是人满为患,基本处于瘫痪。  相似文献   
114.
在目前学校编制过紧、社会服务又不完善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教师生病、临时辞职或其他意外情况,学校常常措手不及,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临时顶替上课。我校通过建立候备教师制度,部分解决了这一难题。候备教师并不是学校的正式教师,没有需要顶替的工作时,也无须来学校上班,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有较大的自我调整空间;或是他们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115.
大学一年级学生干部容易出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矛盾与冲突,引起工作懈怠、辞职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一年级学生干部的辞职原因,提出了预防不必要辞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6.
桌子上放着三封信——一封是班长的辞职信,另两封是纪律委员的辞职信。从信中看,他们辞职是因为同学们太难管了。这段时间,班里的纪律不太好,昨天还被少先队大队部公开批评。看来,是他们三  相似文献   
117.
蔡元培(1867—1940),晚清进士,光复会会长,同盟会元老,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世人面前,蔡元培"无所不容,宽厚仁恕",既"温、良、恭、俭、让"又"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无论在朝还是在野,他始终安贫乐道,平易和蔼,对上不谄不卑,对下不倨不傲,做了一辈子"好好先生"。  相似文献   
118.
重庆辛亥革命期间及其后,出现了一个颇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卓有功勋的革命党人(包括一些非同盟会员)不愿担任政府职务,或者担任不久即辞去,如杨庶堪、夏之时、但懋辛、陈崇功、张习、潘大道、曾纪瑞、梅树南父子、任鸿隽兄弟、陶闿士、李蔚如、杨锦云、龙国桢、谢仲容及部分哥老会首领如况春发、陈文峰、陈懋昭等,文章分析了这些革命党人辞职的原因,肯定了他们当时的选择,赞扬了他们不贪图名利的高尚气节。  相似文献   
119.
曾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后担任新四军军长,但却与副手项英矛盾重重,权力处处受制,军事战术屡屡受挫。情绪低落的他曾三次向中共中央以及蒋介石请辞军长之职…… (一)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相似文献   
120.
布儒 《湖南档案》2013,(3):30-32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南北朝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大沈刘庄),永嘉之乱后,刘家从山东逃难到南东莞郡长贵里村(侨郡,州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到刘勰辈上已是传到第七、八代近100多年了。刘勰以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