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80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为例,通过例举事实,充分探究高中生物与文科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思政课建设必须更多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第40题(1)问体现了时代特色,以当下抗疫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板块,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整合、迁移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归根结底是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教与学真正统一起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学是主体,教为学服务,也就是教为学生提供优越条件。尤其是教师教这个优越条件,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向正确,减少困难,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而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活动。从哲学上讲,教学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共青团工作中凸显以"八荣八耻"为主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凸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美德、法制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以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列宁提出的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选择论和建构论的统一,选择论和宛论是反映论的补充和发展,它们都不能完全代替反映论。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提高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功效。班主任周记使三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班主任周记具有语学科周记的特点,更具有它独特的功能特征:1.联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纽带;2.德育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自我纪律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在物理教学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素质教育,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物理教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外围知识,也应具备完美的人格,去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9.
旧唯物主义所坚持的本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缺乏实证科学的有效论证,具有先验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从其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激烈地反对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物质性是随着人的实践的深化和主体性的发展而不断展现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的终极意义上的本体论的改造,是唯物主义从传统形态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