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4篇
教育   1190篇
科学研究   16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06年底汉学家顾彬的“垃圾事件”带着反讽的意味,象征性地证明了误解的力量。早在此之前,顾彬多次撰文说明,汉学家有误解“中国”对象的权力,汉学的跨文化理解具有“误解的正面意义”,所以,并非“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汉学对“异”文化的研究,对西方而言目的是从他者的视角审视他们自己,对中国而言,汉学的(误)理解使中国人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自我。顾彬的现代阐释学解释了何以汉学家有误解中国的理由及权力。  相似文献   
82.
<正>一、"引",就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犹如戏曲的序幕、说书的开场白,直接关系到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启  相似文献   
83.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本文主要总结其语言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4.
高考考查的六大语病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份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文对1999年——2003年五年来的高考题中考查的病句按上述六大类语病进行了归类辨析,并指出其问题所在,进行了修改,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5.
“尝试与矫误学习”是上海市《生命科学》高一第二册(试验本)中的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新实验,实验原理简单明了,操作方便,但又不乏挑战性,实验效果明显,但有些部分尚有改进的必要。对此我校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6.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开发学生"错误"资源,使学生知错、改错、防错。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电力系统中传统“五防”防误闭锁装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与现代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功能优劣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微机防误闭锁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8.
针对一起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误动引发机组解列事件,根据发变组故障录波信息,结合三相不一致原理图和现场实际分析,得出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误动原因为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时间继电器缺陷。针对该缺陷提出防止保护误动的措施和优化方案,提高了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的可靠性,有效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9.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90.
"壶·壸"辨"壶"是常用字,本不当写错。但总有粗枝大叶者会画蛇添足,错把"壶"字写成"壸",请看下面两例:"悬壸不为利,躬耕治顽痹"这是《文汇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2006年3月22日)。标题下报道了一位名医的感人故事。标题里的"悬壸"是"悬壶"的误写锍觥逗蠛?书·费长房传》:"市中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商铺)头。"于是后人称行医卖药为"悬壶"。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