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近年来,古诗鉴赏主观题已基本取代客观题。经常考查的范围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集中在诗句理  相似文献   
72.
诗歌创作源于生活,也是社会历史的集中反映之一."交河"语汇在唐代"边塞诗"创作中颇具影响,其意象的变迁大体经历了突厥汗国、边塞功业、西域交河、藩镇之乱四次比较明显的变迁.这一流变历程体现出唐代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性特征,反映了西域与唐中央政权关系的变迁.同时,也表明"边塞诗"更多的可能体现的是一种抗争精神的传承,而非时空转移的形式.  相似文献   
73.
初盛唐丈人干谒求仕成风,为行干谒之事,就必须漫游四方,远游边塞。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初盛唐文人的漫游之风,而且推动了初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74.
清朝乾隆时期,中原王朝三次征伐缅甸,从征的文人学者不少,留下了一批璀璨的边塞诗歌,其中又以大清乾隆皇帝的诗歌犹有特色,他的诗歌以诗载史,平淡自然,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古代军事、历史和诗歌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王立红 《现代语文》2007,(12):114-114
高适《别董大》一诗因其在艺术上的高妙造诣和对朋友满怀信心的抚慰和劝勉,使其在众多边塞诗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6.
高考语文读文过程中若要能够充分整合最有效的信息,迅速高效的阅读,就必须紧密结合几种最常见的文体的特点,强化其文体意识。一.诗歌诗歌的阅读让人头疼,许多同学都埋怨读不懂文本。故若要能够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读出大意,平时的积累必须到位。包括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及含义象征义,如浮云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骏马宝剑多喻杰出人才等;不同诗歌类别表达的常见主题,如边塞诗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  相似文献   
77.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边塞诗的特点,描述了诗人对边塞的特殊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79.
从军行     
<正>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暗了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身经百战,虽然盔甲都被磨穿),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是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以宫怨、闺怨、边塞、送别这类成就最高,最擅(shàn)长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  相似文献   
80.
王维是我一向很关注的一位诗人,但遗憾的是,我却一直没有对其人其诗做过任何方面的研究,所以,关于王维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粗浅的常识层面,不会比一般的唐诗爱好者强多少。尽管如此,我对王维的研究还是有过很多次冲动的。当我看到王辉斌教授《王维新考论》的时候,脑子里便瞬间闪过这样的一种想法:这是一本"考"、"论"结合的著作,也即是将汉学重考据、宋学究义理的学统互为关联的一份王维研究成果,而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