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几十年来,达赖集团进行了各种叛国活动。其中,在活佛转世问题上上演了种种丑恶活动。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特点,运作适当与否是关系到藏区稳定与发展的大事。文章探讨历史上达赖转世“常态”的标准,分析四、六、七世达赖“非常态”的原因,指出导致“非常态”的重要因素是明清以来西藏政治宗教格局的不稳定,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具体运作上的得与失。由此,我们对达赖转世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运作上的复杂性要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对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藏族佛教在历史的演变与进程中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教派,而这些教派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很大一方面会寻求一个政权的庇护。格鲁派在它的发展初期为了打击反对它的一些教派及政权时,选择了蒙古和硕特部为依靠,在藏族历史上奠定了它的地位。而同时和硕特部得到了它相应的权力,成为统治西藏的执行者,统治西藏长达75年之久,对藏族与蒙古族间的文化、宗教、经济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蒙藏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3.
165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一行到北京朝见清朝皇帝,清廷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正式册封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后又策封西藏地方行政首领蒙古族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这一事件表明西藏已正式接受清朝的统治,完成明末清初中央政权交替时隶属关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24.
西藏自有达赖喇嘛这个事实以来,已经400多年了。达赖喇嘛的内涵和西藏的政治历史密不可分。原来,在明代的时候,曾经建立起元朝的蒙古势力退出中原,在漠北向西发展,占据了中亚大片地方。同时,我国的新疆、青海地区,也相继建立起蒙古实力派割据政权。明末清初,占据青海一带的是蒙古土默特部。  相似文献   
25.
CCTV.com消息(中国新闻):一封57年前达赖喇嘛发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电报今天展露真容。1951年10月24号.达赖在电报中拥护中央政府。并希望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26.
欣州 《兰台内外》2008,(3):55-56
(一)1950年5月,经毛泽东亲自审定和西藏谈判的十项条件中,第三条就明确指出:“达赖活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5月26日,经毛泽东审定的《人民日报》社论又再次指出:“在西藏人民中,佛教有很高的威信:人民对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的信仰是很高的。因此,协议中不但规定了对宗教应予尊重,对寺庙应予保护,而且对藏族人民的领袖地位和职权也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27.
28.
29.
孙冰 《大观周刊》2011,(16):96-96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两度逃亡中,对外部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切身的体验,并深切意识到对西藏现行的政教制度进行一番改革以求新图强的迫。文章就十三世这赖的新政改革做了探讨,认为十三世达赖的新政从巩固农奴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出发。加强了对广大衣奴的控制新政对西藏地方经济作了整顿和改革;新政把提倡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主张在当时的西藏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当时条件的局限.新政措施也有消极和不成熟的一面。  相似文献   
30.
顺治皇帝召五世达赖喇嘛入京一事引发满汉之间的激烈论争,顺治八年洪承畴所上奏疏是汉臣意见的集中代表。论争是满汉文化的交锋,清朝入关之初,正处于满汉民族文化冲突的凸显时期,入仕清朝的晚明汉官群体不仅希望跻身外族政治集团,更希望能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顺治皇帝,建构新王朝的治国理念。论争又是国家民族政策的辩论与选择,五世达赖喇嘛最终入京觐见并受封,对满、蒙、藏上层的联合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