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郭文娟 《兰台世界》2014,(12):25-26
秦国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秦国曾经审时度势地实现了八次迁都,并促使中国传统社会由西方走向了东方。本文以西秦八次迁都的路线作为研究基础,探究了迁都对秦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由辽宁省档案局(馆)编辑的《奉天纪事》一书,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所有稿件都是辽宁地区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比如:后金因何迁都沈阳?过去有一种说  相似文献   
53.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54.
陈鑫明 《寻根》2020,(1):71-81
明成祖迁都北京至清康乾年间,两个王朝在京大兴土木,下诏川黔边督办皇木,历时数百年。从洪武下诏为蜀王府建宅,到永乐建紫禁城,再到嘉靖建九庙、三殿,浩大工程所需的香楠、贞楠、红豆、杉木等多出自西南,西南大木产于乌蒙大山、川黔边的赤水河流域。从川黔边办皇木,山路险远。朝堂上,御史杨爵、侍郎黄宗载、兵部尚书马文升、工部尚书吴中、户部主事海瑞上奏朝廷,条陈皇木之难,就连谪居泸州的太史公杨升庵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  相似文献   
55.
吴淞  郑子煊 《湖南档案》2011,(11):32-3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京、津、沪一带,由于围军装备差,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京沪等地,迁都四川,以重庆为陪都并向中外宣告:“坚持抗战到底,决不妥协。”在抗战前六个年头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造成日军战线延长,补给困难……  相似文献   
56.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鲜卑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反对势力通过向孝文帝发 难及兵变等手段反对迁都,太子恂也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7.
彭城建都考     
本认为彭城肇自唐尧封建祖于大彭氏国,对于其灭亡时间,作通过书证,史实,对“武丁灭大彭”一说提出质疑,通过可靠史料,得出大彭氏国灭于商纣王的结论。又引用吕思勉,杨伯峻,杨宽,钱穆诸先生的论述,认为战国时宋国曾迁都彭城。此外,陈述了项羽定都彭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天祐四年哀帝<禅位册文>中的"彗星三见",由于星占学中赋予了除旧布新的象征意义,因而被汴帅朱全忠得到了绝好的利用.即借彗星的出现,朱全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并伺机除去了昭宗身边的心腹和亲近侍臣,进而铲除了他在政治上的反对者即唐王朝的宿老重臣,唐代帝王由此处于朱全忠控制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彗星三见"的背后,其实曲折地反映了昭宗、哀帝与朱全忠之间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59.
夏都老丘考     
夏代都城多次迁徙,老丘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站.老丘位于今开封市境,迁此的原因是居于国之中心,有着优,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也是“夷夏之争”的需要.迁走的原因是为了避让新崛起的商族,以及受到了连续的自然灾害打击.  相似文献   
60.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