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今日科苑》2014,(11):30-33
<正>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莫迪亚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现年69岁。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此前,他频获重量级奖项,其作品《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  相似文献   
22.
凌越 《世界文化》2015,(2):48-50
<正>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20世纪下半叶德国重要的思想家与和平活动家,198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928年出生在克尔巴阡山区的一个名叫锡格盖特(Sighet)的犹太人聚集区。他的写作主题是关于大屠杀的记忆。威塞尔因为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荣获和平奖。在阴沉沉的冬天看威塞尔有关集中营的回忆录《夜》再合适不过,虽然窗外并没有书中那瘆人的纷飞大雪,但已经可以让人感受到那些在大雪中、在纳粹的皮鞭下几乎裸身前行的犹太人所遭受的折磨  相似文献   
23.
陈聪 《世界文化》2014,(11):4-6
<正>瑞典文学院于当地时间2014年10月9日下午1时宣布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时盛赞这位69岁高龄的法国作家"用记忆的艺术,召唤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命世界"。莫迪亚诺在其小说作品中以纯正流畅的文笔、朴实简明的语言,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现实和虚幻之间,构筑了一个闪耀着神秘光芒、虚实结合的离奇世界,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青睐。  相似文献   
24.
<正>每年一进入8月,全球各大博彩公司就会陆续发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得主的赔率榜单,吸引广大彩民竞猜押注。所谓赔率,指的是博彩公司对赛事结果进行预测的一个收赔指数,一般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具体而言,候选人赔率越低,意味着胜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赔率越高,则胜出的可能性越小。当然,此处候选人获奖可能性的大小只是对博彩公司和彩民而言,对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花落谁家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从国内外网络收集的资料看,今年共有6家博彩公司参与诺奖竞猜,分别是立博、帕迪鲍尔、帕夫、联博、威廉希尔和百特胜。同往年一样,  相似文献   
25.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布恩迪亚家族的兴亡史,世人多将此作品看作拉美社会的缩影。乌尔苏拉一生得以见证家族六代人的喜怒哀乐,表面上看似乎与孤独毫无关联,但细究之发现她的孤独是一种隐性的孤独,是掩藏在大爱之下的、看透了子子孙孙各种凄凉结局又无能为力的孤独,是一种神灵式的孤独。  相似文献   
26.
刘师健 《现代语文》2009,(7):133-134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建构了一个新奇而又完整的艺术世界。它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整含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心态,以此观照拉丁美洲生存发展的历史及其人们的灵魂世界。要求公众思考造成他们百年孤独的原因,寻找摆脱命运播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迪亚诺得奖后,看了几个外电报道,才知这位久已淡出视线的作家,在法国国内一直很受欢迎,他每一部作品都能有不错的销路。这有点奇怪:在我看来,他的主题一直是"寻找",自我重复的程度,远比另一位诺奖大热门、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思厉害。可是,瑞典皇家学院却嘉奖他的这种重复,奉之为"执著",说他对记忆的不懈开掘,是关乎捉摸不透的人类命运的。当然,莫迪亚诺的记忆力绝对是超好的。他说起巴黎的地名,那真叫"如数家珍",翻他一本小说,不管是处女作《星  相似文献   
28.
正女儿1岁多的时候就喜欢看"冰河世纪"系列动画片(目前一共有4部),尤其喜欢看有小肉球的那一部。从女儿断断续续的言语中,我了解到影片剧情梗概:在寒冷的冰河世纪,有三个不可能在一起的动物——大象曼尼、树獭喜德、剑齿虎迪亚哥组成了一个护送小肉球找爸爸的团队。它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小肉球交还到爸爸身边。带着对影片的好奇与探索,我在以后的日子里陪女儿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  相似文献   
29.
迪亚教育实验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起的一项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是阿德勒晚期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美国代表性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之一,其影响持续至今。派迪亚教育实验体现了阿德勒对自由教育的反思与新转向,实验历经四十余年的持续推广,秉持民主、平等、可持续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培育智慧的通识性知识与技艺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融通运用讲授法、训练法、苏格拉底研讨法,有效实现学生对组织化知识的掌握,对理智技能(学习技能)的发展以及对思想与价值的深入理解。同时实验充分协调教育者互相合作,让所有学生获得最高品质的教育,为民主社会培养有智慧的公民,以此重振美国的自由教育和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