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高阳 《传媒》2014,(23)
正社科类专业学术期刊具有学科性、专业性、前沿性的特征,主要消费群体是图书馆、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虽然受众面窄,但这类期刊引领社科理论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点"作用,亦为理论研究人员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  相似文献   
22.
国外检索刊物收录国内刊物的情况经常不能反映国内刊物水平的高低,为此讨论国内刊物刊名及其译名在国外检索刊物选刊时的影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某些引文频次和影响因子高的刊物,在国外检索刊物中反而比排名其后的某些刊物收录更少,这种情况可能说明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得刊名本身及其译文在国外检索刊物先刊时有一定的影响,这个结论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价刊物在被国外检索刊物收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3.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技论文和引文数据库(CSTPCD)选刊的标准、申请入编的程序和期刊评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怕你不出格     
<正>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小小的地方,却有两所全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紧邻查尔斯河,从学校到附近的大城市波士顿,必须过桥。连接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最主要的桥梁,叫作"哈佛大桥"。这摆明是早在17世纪就成立的哈佛大学,运用他们在  相似文献   
25.
姜慶剛 《中国文化》2012,(1):163-169
吴其昌(1904-1944),历史学家,字子馨,浙江海宁人。早年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唐文治等,毕业后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导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逝世。其治学范围广泛,对于训诂、音韵、校勘等均深有造诣。著有《殷虚书契解诂》、《金文历朔疏证》、《金文氏族疏证》、《金文世族谱》、《宋元明清学术史》、《朱子著述考》等。  相似文献   
26.
近30年来,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一批批先后崛起的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儿童文学选刊》的存在及其艺术运作理念,为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挥洒和成长,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舞台和空间。今天,世纪之交的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们与上一辈作家相比,尽管由于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变迁,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代际特质,但是作为一代写作者,其实与他们的前辈一样,其同样担当着文学先锋的名义和责任。  相似文献   
27.
本文论述了<道藏>的来源,释名、历史流传版本,现馆藏版本及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8.
刘晓闽 《传媒》2001,(9):48-49
我们不难发现,报纸一般都拥有专栏,杂志也基本上有固定的栏目。很多读者都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某个版或某个栏目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由于小说类选刊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设置一些“五花八门”的栏目,它似乎只能冠以“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这样的字样作为栏目名称。笔者注意到:2001年的《小说月  相似文献   
29.
《湖北档案》2008,(1):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相似文献   
30.
《云南教育》2008,(16):25-26
在教学上,夏老师注重创新,从古代的孔子、苟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他都研究过。每年,夏老师自费订阅的各种书报在500元以上,如专业陛的杂志《历史学习》、《历史学家茶座》和《史学理论研究》等,非专业性杂志如《小小说选刊》、《书屋》、《畅销书摘》、《杂文选刊》和《意林文汇》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都说像夏老师这样爱读书的人太少了。在理论学习上他常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他从那些经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教育家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