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明清易代之际,面对社会的沧桑巨变,夷以代夏的社会现实,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明遗民。明遗民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褚人穫,褚人穫在创作《隋唐演义》时,从亡国的反思、复兴的希望等方面表现了自己的遗民思想。  相似文献   
32.
清末民初报刊诗文栏出现,在为传统诗文提供全新发表场合的同时,也为"新政治"与"旧文学"、"政治家"与"旧文人"的对话预留了空间。本文以民国二年"癸丑修禊"为对象,分析1913年4月9日即东晋永和九年后第二十六癸丑上巳梁启超在北京所发起的修禊活动,以及在上海的沈曾植、樊增祥、瞿鸿禨等人之唱和。身处"新"、"旧"之间的梁启超,当民初政局云谲之时,发起修禊以追怀右军风致。无论梁氏自身,还是参与修禊诸公的立场与情怀,值得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3.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道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方外之士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道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道家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34.
刘慧 《现代语文》2007,(12):43-44
康熙十七年清廷诏举的博学鸿儒科是清初遗民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对于年已古稀的傅山而言,则是他晚年所遭遇的一次政治操守的严峻考验。作为一个清初思想文化界以反清复明为志向的遗民领袖,傅山以老病拒荐,誓死不仕新朝,虽然身心深受摧残,但最终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格尊严,为后人敬仰。  相似文献   
35.
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卫师败:复战,益败,卫懿公战死。幸宋桓公率师相助,迎卫残兵遗民五千人渡河,使居于漕邑,并立卫公子申(许穆夫人之兄)为君,是为戴公,卫始得暂时立脚,未彻底覆亡。当此之时,卫女许穆夫人闻悉宗国蒙此大劫,为许国小力微,又去卫甚远不能为援而伤心不已,出于对父母之邦深沉的眷顾与挚爱,夫人以唁问卫侯失国的名义赶到漕邑。归卫之后,夫人发现与卫素有姻亲关系的齐国,对卫国的不幸反应冷淡;除宋之外,其他诸国任卫国大夫跋涉奔波,四处求告也无一肯出手为援。然卫国欲求彻底摆脱狄人的威胁,获得新生,无有大国相助是没有希望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许穆夫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抉择,冒着世人非议指责的风险,亲赴大邦,求助于齐侯,终于改变了齐侯的态度,赢得了齐国的援助,使卫国得以复必。《载驰》乃许穆夫人出使齐国,控于齐侯时所赋。  相似文献   
36.
遗山用轻巧、灵便的绝句,把强烈的亡国之悲,彻骨的遗民之痛,或借白描以纪实,或借景物以寓怀,或借题画以发挥,或借赠答以寄托,有字字泣血的控诉,更多的则是感慨深沉、苍凉沉郁、自成格调的“挽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七言丧乱绝句是遗山丧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姚孙棐系出桐城麻溪姚氏,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其诗歌创作能转益多师,每见性灵情致,颇显时代特色。姚孙棐一生教育子女多所成立,并积极参与各种诗文社交活动,交游非常广泛。姚孙棐对麻溪姚氏家族及家族文化的发展兴盛,颇见功勋。  相似文献   
38.
辛亥以后,所谓的清朝"遗老",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士人遗民现象,在民国政坛、学界一度仍极活跃。王国维无疑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位著名学者。士人遗民秉承其儒家名教思想的信仰,通过一系列身份标志确认其遗民身份,并以"守国"与"守天下"的传统观念相互砥砺,在立身行事、诗文创作及学术研究中,顽强地昭示其特立独行的品格和文化诉求。深受近代西学影响的王国维,在其走向遗民的思想进程中,遗民心态对他的古史研究与文化观念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证式的治学方法与回归儒家传统的文化理想之间的紧张,始终浸润于王国维的古史研究之中,这也是导致其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历史上都与中原及江南各省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明清易代之际,云南却涌现了一大批明朝遗民,其数目甚至不亚于两湖、两广、江浙等儒家文化发达的地区,这与云南在整个国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甚相称。尝试从明代移民入滇、滇地儒学发展、明末云南社会形势及永历帝入滇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明末云南遗民层出的原因,并就教于有道。  相似文献   
40.
马兰 《华章》2012,(26)
宋元之际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遗民群体,连文凤便是其中的一位.连文凤的诗作多写于宋亡之后,其骚体诗作多涉及隐逸内容,其骚体诗作在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中传达出对亡覆故国深深的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