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75篇
科学研究   18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近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的确,我们的教育需要大力改革,以成为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来仔细剖析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的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  相似文献   
82.
孙颖  赵相安  冯颖杰 《学会》2023,(8):41-45
通过回顾梳理钱学森同志积极投身中国科技社团建设工作的相关史料,总结提炼其作为著名战略科学家,如何将科技社团工作融入我国科技体系的相关观点,以及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思维范式,提出关于科技社团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以期为未来科技社团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3.
84.
王文华 《学会》2010,(5):56-63
<正>钱学森一贯认为科协和学会的工作非常重要。他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主席。他曾亲自主持筹备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许多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他也曾被推举为许多学术组织的理事长或名誉理事长或顾问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他确实重视和热  相似文献   
85.
基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以66种力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引文分析法探索了力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力学引用的学科主要为基础科学,即基础科学是力学的基础,而引用力学的学科主要是工程技术学科,即力学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总体上讲,力学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层次结构中处于作为中介科学的技术科学层次,力学主体的学科性质属于技术科学。现代力学主体的技术科学性质,也证实了它具有技术科学的中介性与独立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纵深性与广谱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6.
《金秋科苑》2010,(1):37-40
一、关于回归祖国 我是中国人,我到美国来是学习科学技术的。我的祖国需要我。因此,我总有一天要回到中国去的。我从来也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不属于人类。  相似文献   
87.
苗东升 《今日科苑》2010,(1):116-119
为什么是钱学森 所谓科学论,指的是从哲学上论述科学这种社会存在的理论,也就是关于科学的起源、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社会价值、历史作用这些根本问题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主要是恩格斯建立的,  相似文献   
88.
编读往来     
《今日科苑》2010,(11):126-127
李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 贵刊办得不错,尤其是“科技巨擘”栏目,我很喜欢看。在这个栏目中,你们相继报道了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很好,可读性强。希望贵刊能进一步做好这个栏目,更多的报道老科学家的事迹,展示老科学家的风采,因为这些老科学家所展示出的学术精神,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科学家学习的。希望贵刊越办越好,真正成为科学家的知心朋友,成为宣传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9.
他们,都是国内科技界、学术界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他们,或多或少的受到过钱老的关怀、爱护与教导;他们,都以曾接触过这位大师为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继续传承钱老的精神,投身科研事业……  相似文献   
90.
郭育松 《今日科苑》2010,(1):105-107
退休后的一个清晨,睡意朦胧之时,67岁的马蔼乃教授眼前突然浮现出了一片蔚蓝的大海,阳光沙滩,一个孩子在快乐地跳跃玩耍,随即脑中闪现出十六字“一生童心,潜游大海,沐浴阳光,通体透彻”。 这瞬间进发的灵感一定源自内心的力量,激励她不断将地理科学探索推向更新更宽广的领域。科技力量与内心力量南能量转化,从钱学森与马蔼乃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最精彩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