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吠康斯太勃尔的个人经历及其作品出发.研究其铜版画作品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论述了西方铜版画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过程,评价了以陈晓南为代表的中国铜版画创作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对版画教学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23.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大师辈出,在版画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马坎托尼奥·莱芒第是意大利才华横溢的版画家,他创作过大量的场面宏大、情节充满矛盾冲突的铜版画作品,刀法娴熟,刻线精密有力,体积感强.  相似文献   
24.
潘擎 《兰台世界》2013,(10):149-150
铜版画是西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清王朝的发展及统治阶级对外来艺术的好奇,铜版画艺术进入中国,并在清廷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铜版画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并融合了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5.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图1,原联邦德国1961年6月15日发行)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德国画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出生于德国纽伦堡一个金银匠世家,自幼便接受金银首饰工艺所需的雕刻和绘画技艺训练,成为其日后从事艺术创作的基础。丢勒很早就对绘画表现图发画纽受技作  相似文献   
26.
尹钊  吴鹏鹞  金光 《收藏》2020,(3):68-69
花钱中的文图千姿百态,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中的吉祥图案,是花钱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象征。如牡丹表示富贵,莲花表示纯洁,月季表示长春等。二是谐音。如蝙蝠的"蝠",与"福"字读音同。喜上眉梢用喜鹊来表示"喜",梅花的"梅"则与"眉"同音。绶带的"绶"与"寿"同等。三是寓意。如葫芦蔓细长,寓延续不断;石榴籽多寓多子,松柏寓长青,龟高寿寓长寿,鸳鸯寓夫妻。四是标识。如符号"卍"代表"万",盘长结代表绵延不断,以及篆书的"寿"字、"喜"字等。吉祥图案的描述还以各种物像的组合来表达图案的寓意。如以龙凤组合的图案为"龙凤呈祥",以蝙蝠、绶带鸟、如意组成的图案称为"福寿如意"。吉祥图案的设计,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吉祥花钱的表现形式更是如此。笔者现选择一些吉祥图案的花钱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27.
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艺术创作。戈雅是18至19世纪西班牙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其版画作品被称为西班牙的国宝,生动地反映了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28.
指出莆田人吴彬是晚明变异画风的画家之一,阐述其山水画学习宋画,但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细腻的笔触刻画山川、巨石,表现了佛门的清静;其人物使用山水画的笔法,夸张变形,表现了对佛教的深刻理解。这种变异画风的形成,与晚明的社会背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谢小华 《北京档案》2004,(10):48-49
铜版画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版画,其制作方法,是在光滑平整的铜版上先涂抹一层防腐的蜡,然后用刀或针刻画出画面的形象,再用酸性的腐蚀液腐蚀,经过刻画的地方,形成凹线,在凹线内再填入油墨,经过压印机将油墨刷印在纸上,这样出来的印刷品就是铜版画.铜版画最早由康熙年间的欧洲传教士带进中国.这种西洋画线条刻画细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得清帝和达官显贵们的喜爱.看着精美的西洋风景铜版画,极其痴迷西洋物品的乾隆帝逐渐萌生了制作大清朝自己的铜版画的想法.  相似文献   
30.
画报因其把图片作为主要内容而被置于杂志的特殊类别,相对于其它媒体而言有着特别的独立存在的效用与价值。中国画报源于何时?为何种画报?学者有很多说法。本文以诸多学者说法为据,追溯中国画报的源流与发展,并探讨了影响中国画报发展的文化、技术、时代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