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董华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F0002-F0002
业师叶正渤教授的又一部力作《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第五辑,2010年12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先生承担的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JA740039)。这也是先生出版的第七部著作。  相似文献   
92.
裕阳 《收藏界》2014,(10):112-11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器物被誉为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就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215.5千克,是目前所见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器,器作圆角长方形,方唇折沿,矩形四足,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饰兽目交连纹,下腹部环饰波曲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猃狁,斩敌首500,俘虏50人,立下战功,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马、弓矢、钺以资勉励。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93.
董文玉 《现代语文》2006,(5):127-127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是法定的经典."经"在周代的铜器铭文中即已出现,为"经营"之义.关于儒家经典被称为"经"的原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经,织也."清段玉裁进一步解释为:"织之纵丝谓制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这里认为经为事物之根本.东汉班固在<白虎通艺>中说:"经,常也."认为经为常,是常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儒家典籍之所以称为"经",是因为认为它们是永恒的真理,它们所包含的道德伦理观念、价值体系等也是不变的,是社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4.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这道题目考点常规,材料新颖;语言朴实,体现素养;难易适中,不落俗套,是一条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好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5.
"征"是金文中的一个常见词,主要用作"征行"和"征伐","征"的这两种用法也经常出现于《周易》、《诗经》等先秦典籍中.一般认为,金文中用作"征行"的"征"多出现在"从王征行"、"用征用行"、"以征以行"、"用征行"这类用语中,其他铭文中的"征"则多解作"征伐".  相似文献   
96.
一直以来,学界都把“戎大同永追女”认定为是“戎大同从追女”之误,且是个偏正结构。笔认为“永追”是个连动结构,其意义是向前行进而追杀。“永”的意义是与“追”紧密相连的。本从“永”的字形、意义出发,讨论“永”和“从”的意义相关性,兼谈了“追”所涉及的结构。  相似文献   
97.
如果说甲骨文代表了殷商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那么,西周时期书法的艺术成就则集中体现在金文上。金文主要是指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物上的文字,所以也被称为“钟鼎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六年琱生簋是一篇西周时期的涉法铭文。在吸收各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铭文进行集释,并做出按语。为方便对全文的理解,在集释的基础上对铭文做了翻译,希望能对六年琱生簋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9.
青铜器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但传世带有铭文的器物极少。到了商代中期,尤其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铭文的铸造也就在这个时候逐步兴盛起来。此时虽然铸造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的字数仍不是很多,内容也较简单。而在西周时期,铭文的性质,内容,形式,数量,甚至书体等方面,都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和周初的政治形势相关联的。周人灭商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便尽力加强礼制的建设。作器铸铭,本质上也是礼的体现。作用是来形成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和加强宗法制度。东周时期,由于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侯手里,所以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其内容和形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同,多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甚至到后来发展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上去了。  相似文献   
100.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这种军礼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持续达2000多年。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碎散乱,历代的礼家乃至今天的学者对此问题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含糊其辞。钩稽先秦典籍和辅以青铜器铭文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的献捷礼的主要内容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