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早已为人们所认同、接受,但如何实施对话,如何探索实施对话的有效途径,如何营造对话的和谐氛围,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冒石宏 《小学生》2010,(2):38-39
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富于启发性。它的字里行间,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许多多空白点,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依靠联想和想象去填充它。可以说,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体验过程中,没有读者通过形象思维对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再优秀的作品也难以实现它的价值。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阅凑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理解、感悟等,再现出创作者头脑中的形象,由此体会到创作者熔铸在特定形象之中的政治评价、伦理道德评价和市美评价,以引起阅读者心灵的共感。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自2011年1月1日上线试运营至今《,妈妈宝宝》手机报向订阅读者推送手机报达540962条,受到了山东省内广大年轻朋友的喜爱和赞扬。2011年第四季度,在山东科技出版社社领导的科学指导和建议下,《妈妈宝宝》手机报主创人  相似文献   
14.
舟山 《新闻传播》2005,(10):38-39
同质化会使阅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也是对现在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媒体避免同质化,另辟蹊径,差异化突围,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学语文》2009,(4):20-20
谢冕先生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开篇指出了诗歌鉴赏的立足点:“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只有充分借助语言这种符号才能真正读出效果,读出能力。我们在阅读鉴赏中还必须要认识到:阅读者既是语言信息的领悟者。又是语言信息的加工者。  相似文献   
16.
《大中专文苑》2008,(2):76-79
心动篇《再见蜻蜓,再见百草园》①记忆里的美好[2007-12-17 15:40|By:叶菲菲]每天穿梭在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小城里,总会莫名的失落。每天过着简单却很充实的学校生活,也会在不经意间莫名失落。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遗失在了来时的路,一如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而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读书,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近年来,涿州市实验中学以"教育,因阅读而美丽"为主题,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漫步校园,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丰富多彩的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今的语文课堂已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家园"。在这种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已明确地被界定了下来。这种界定无疑是科学的、进步的。当前或今后,如何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将是语文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但是,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教师离"主导"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主体"更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不管是平时的语文课堂,还是观摹课、公开课,抑或是省市级乃至全国的大赛课堂,基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共同现象:让学生初始阅读课文时,都是先提出几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率?一、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真正的"阅读者";二、引导学生成为情感的"体验者";三、引导学生成为奥妙的探索者,如此,阅读教学才能"起真效""见成效""有实效"。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杨涛 《初中生辅导》2015,(10):22-23
当下的阅读,言必称“快速”,动辄是“海量”.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渴望“一日看尽长安花”,直到不见花.这样的阅读,充其量是“水过地皮湿”,甚至连地皮也不湿. 马儿呀,你慢些走!且把风景看个够. “慢慢走,欣赏呀!” 当然,快速阅读发端并昌盛以来,阅读速度从书林漫步到跨上快车,行得更快、更远,让阅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了尽可能多的文章和著作,发挥了应有的正能量.但问题是,有些同学却习惯用走极端的方式来表明“最革命”,让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由慢车到快车,由快车到高铁,由高铁到超音速.有的甚至一小时读一摞书,几分钟读一部长篇,直到提出了“海量阅读”.这样的“海量”能有质量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