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20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童导演的绝大多数影片中都会涉及到与"性"、"戏"、"死"有关的场面,"性"、"戏"、"死"成为了王童电影中的重要情结。这些情结表达了特定的内涵,有其精神分析学的根源。  相似文献   
22.
《徽州女人》中“女人”命运的悲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徽州女人》属于悲剧艺术,"女人"是悲剧人物。悲剧精神具有民族特征,中国的悲剧精神强调道德内涵,悲剧人物对于不幸命运的抗争,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明火执仗的拼斗、巧妙周旋和隐忍退让。  相似文献   
23.
传统黄梅戏源自生活,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生成深受安徽民歌的浸润,以及安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涵养,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移植其形式,承传其内容,实现由"歌"到"戏"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24.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经过不断丰富、传抄演绎才逐渐定型,故事的起源是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大鼓有寇";两汉时期,司马迁《史记》中添加了"烽火"因素,同时将故事内容进行丰富,经过历代演绎与流传,到明清时期遂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25.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郑玉兰主演的黄梅戏《为奴隶的母亲》是濮本信先生根据柔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笔者结合这个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展开分析,以求发掘这部黄梅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当黄梅戏作为剧场艺术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中国现代史人物讲授时应遵循的原则及人物讲授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7.
墨戏画属文人画范畴.在创作主体这一方面来说,最突出的便是游戏态度;画家以随机触遇的感兴为创作动因,而不事先构思,惨淡经营;墨戏画力求摆脱既成的"格法"程式,不求形似,逸笔草草,重在创造新颖奇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28.
乡戏     
第一次在乡下看戏让我有些吃惊。禾场里用几块门板架起了一个戏台,台上光线暗淡,有一盏汽灯。还有两三盏长嘴油壶灯,都用草绳从台顶吊下来,冒出滚滚的黑烟。台上两个演员像是若隐若现的鬼影,其中一个正旋着一把什么油布伞,与另一个肩并肩高抬腿原地大跳,大概是作跋山涉水态,直跳得脚下的门板吱吱有声摇摇晃晃。伞旋得越来越快.激起台下一阵叫好。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正在演出一个打土匪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我不记得这出戏有革命战士打伞的情节,大概是某演员有快速旋伞的绝活儿,不旋给乡亲们看看是不行的,剧中的解放军就只好旋着伞上山剿匪了。  相似文献   
29.
元蒙统治者对汉儒的轻贱和对汉文化的轻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元代文人因此不得不结束科举仕途的美梦,跌入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他们踽步街头,流连青楼,得以同市井平民广泛接触.他们熟悉市井百姓的语言,了解平民的形象,接受人民的观念,带着民族之仇、国家之恨写出了一部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元代杂剧.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它洋溢着突出的俗文化意识,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群众的共同心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俗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二是塑造了众多下层平民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风采;三是舞台形象类型化,情节关目雷同化;四是反映了市井平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本文试图对元公案戏俗文化品格之表现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寻分析.  相似文献   
30.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