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苗旸 《考试周刊》2010,(12):30-31
本文从分析作者狄更斯本人入手,通过《雾都孤儿》来讨论和分析小说中的四种人物;再分析书中两对有感情联系的男女,引出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特定人物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72.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3.
窦卫东 《中国广播》2011,(5):46-47,91
陕西电台在西北地区首次开播夜间谈话节目以来,18年间该台各个频率开播、调整的夜间谈话节目近十档,从最开始的面向大众的模糊定位,到开宗明义的道出只为小众群体服务,在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和夜话节目多种形式服务受众的同时,自身也面临发展变化和调整的困惑。本文对近些年的夜间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对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4.
雅倩 《大学生》2014,(23):62-63
<正>走过孩提时代,你有多久没有读过童话书了?其实,无论什么年纪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份阅读童话的纯真之心。当然,并非所有的童话都是专门写给孩子看的,因为,在这些充满幻想的世界中除了有温暖善良的故事,也有恐怖的阴险狡诈。在经历过人生甘苦之后,阅读这些文字才会拥有更真实的体验。正如,下面要谈到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75.
自1994年重庆卫视推出《雾都夜话》栏目后,电视栏目剧便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也日益为很多电视台关注。在电视栏目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下,这样一种完全本土化的节目形态的出现,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也为目前国内文化产品短缺的现状打破了瓶颈。然而,随着各电视台电视栏目剧的不断出现,电视栏目剧也呈现出几大令人担忧的趋势。如何正确分析电视栏目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对于电视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6.
广播夜话节目因适应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也照顾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变化而颇受推崇。而作为节目创作主体的主持人,其在节目中所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夜话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问题,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间大型夜话节目《神州夜航》分析了这一角色在节目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指出主持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应不断调试自身角色,做最周全的贴心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最虔诚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7.
伦敦剪影     
说世界文化名城伦敦也是奥运之城,一点儿也不过分。伦敦是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来自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天色灰暗、街道狭小、建筑陈旧、观念守旧。工作以后,虽然不是常住,有时甚至是走马观花的接触,但我对伦敦有了新的感观,完全洗刷清我儿时的想象。  相似文献   
78.
《四库全书》本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阮阅《诗话总龟》卷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述此条则均称:“百家衣体”。三处提及的是同一首诗,称名却有异,令人费解。现在的各种诗话选编、排印本,仍因袭着这一文字差异。如王  相似文献   
79.
于洪海 《新闻窗》2007,(1):99-100
《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同志,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至死。  相似文献   
80.
本文拟通过对邓拓本人的研究及对《燕山夜话》的研读,论述邓拓和《燕山夜话》诠释的副刊理念,提出“副刊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证对这一观点进行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