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收藏》2009,(8):180-181
《收藏》创刊200期有感 国盛瞻周鼎,古玩养自尊。言传流琐屑,众里久纷纭。踏浪寻根旅,扬帆倚北针。刊播清雅趣,藻绘赖深耕。辨知真龙潜,识鉴转乾坤。  相似文献   
22.
正我和我的老师正在街上散步,突然,从一扇门里冲出一个男人,猛然撞到了老师的身上。男人勃然大怒,并用侮辱性的语言大骂起来。老师微微地鞠了一躬,平和地笑了笑,说道:"朋友,我不知道该由谁负责这次冲撞,但我不愿意浪费时间调查。如果是我撞了您,我真诚地恳求您原谅;如果是您撞了我,没关系。"然后,老师又平和地笑了笑,向男人鞠了一躬,静穆地走开了。明智的人不把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冲突上,他们会消除冲突的萌芽,根本不让冲突发生。(杲罡摘自《讽刺与幽默》)  相似文献   
23.
范里 《教育》2011,(12):39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答:会昆虫的语言,能感知另一个世界的色彩与温度。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答: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事情一直出乎意料的顺利。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答:冬日的阳光里,我就是被照耀的一棵树,静穆,安适。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相似文献   
24.
这是冬季过后的第一场雨。南方果真是纤弱的姑娘,雨下得淅淅沥沥。落花沾水,娇艳欲滴,混杂在袅袅炊烟里,眼前仿若一处仙境。静穆烟雨中,随雨而至的青草味扑鼻而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被唤醒,把我引入童年的茶园。  相似文献   
25.
感受静穆     
守住内心的宁静,便拥有了一种超群脱俗的风度,便进入一种仰首望月、低头看蚁、侧面浇花、躬身亲子的恬然境界。身处宁静之中,让自己那颗蒙尘结痴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我们与这种“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般的宁静已经揖别很久了——  相似文献   
26.
故乡的星空     
故乡的冬夜,星空静朗无比。我站在高高的稻垛上,抬头仰望浩瀚星空,一滴泪珠无声滑落……已经不记得有多长时间这样注视故乡的星空。很长时间以来,我甚至已经淡忘了头顶上这片璀璨的星空。我在庭院里走个来回,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把冬夜的乡村渲染得静穆深邃。我仰躺在厚实的稻垛上,像孩子一样,嘴角叼一根稻草,当我的目光越过黛色的群山,猛然抬头的瞬间,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像一枚星火,把天空擦亮了许多。哦!故乡的夜空,那么多浩渺的星辰!  相似文献   
27.
诗歌包     
这组诗温馨,纯朴,有着对故乡深深的怀恋。《留下我》纤细、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秋收时节满含泪水的喜悦;《一条河》宁静、睿智,充满着作者对故乡河流带给他人生启迪的深深感激:《秋色》轻柔、绵厚,淡淡的叙述中透出对生命的体悟,凄清但不哀伤。整组诗清晰,自然,静穆中能给人悠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28.
月光     
一个印将破晓的冬夜,城市还在静穆中酣睡,我从梦中惊醒,好像有入在我耳边轻呼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29.
散文两篇     
墓园的秋景 翻开墓园的日志,沿袭荒凉的路径,时光的温度淡然凝结,曾经的生灵细语梦回。云霭早已拨开薄雾,浅草附在地面上,墓园本该是寂寞的,不是吗?青青的却又泛黄的草地上,矗立着一排排青石墓碑,静穆地守护着地下长眠的亡灵。这一瞬,树安静地端坐,佛拈花于指间,秋叶,迎合枯萎的叛逆,窥叹梦殇,泛着冷红,怠倦中静美地落下、盘旋,每一片  相似文献   
30.
朱光潜将"静穆"作为文艺的最高理想,主要接受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心理学、美学两种思想学说。从这个思想资源的角度来看,京派文人是具有较为明显的共通性的。德国古典美学所推崇的古希腊文艺精神使京派文人重视文艺作品的表现问题,注重控驭激情、崇尚智慧,讲控驭而非压抑或弃绝,讲智慧而非理智或理性;现代心理学、美学亦引起京派文人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关注直觉、印象、潜意识等文艺心理因素,并形成了主要从心理学、美学角度探讨创作规律、领悟艺术真谛的共同趋向。因此,"静穆"可谓京派的一种重要的审美观念,它使京派文人表现出一种"同源共流"的历史特征,彰显了京派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