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42.
在山西体操男队备战8运会进行跟队科研服务和攻关的基础上,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提出影响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比赛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是成套能力,并运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训练学等指标对其训练方法应用效果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43.
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竞争格局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对比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男子团体、全能和单项比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队团体实力强大,具有A分总和高、成功率高、优势项目成绩突出等优势,日本是主要竞争对手;个人全能决赛中、日、德三国选手实力接近,总的A分高、动作稳定是夺冠的关键;单项决赛中国队鞍马、吊环、双杠实力雄厚,欧美选手自由体操和跳马实力突出;欧、亚、澳洲都有单杠高手,金牌归属取决于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44.
凯悦 《新体育》2008,(8):20-21
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比赛中被认为最有夺金看点的中国体操男队却陷入了仅获鞍马一金的尴尬。从2006年世锦赛到2007年世锦赛,中国体操男队的小伙子们用实力重新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体操界的一流强队地位。四年过去了.一雪雅典之耻的机会终于来到.北京奥运会.他们要重振中国体操男队在奥运赛场上的雄风。  相似文献   
45.
留白与布景     
王君 《考试周刊》2010,(5):45-47
鞍马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本文作者撷取中国鞍马画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几幅作品,通过艺术作品画面图式及技法空间、审美情趣等角度的分析.解读画家如何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意境、氛围.从绘画本体上分析画家对有背景的马和没有背景的马所作的不同处理方法,并结合创作实践分析这些作品对作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历史上对韩幹的鞍马画多有褒义之词,然杜甫却言"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韩幹的"肥马"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与个人因素,文章从移情入画、守护与拓进、"尚肉"三点对韩幹鞍马画之"肥"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47.
在体操训练中,鞍马全旋的基本功训练对少年运动员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在对其进行力学分析的同时,着重结合笔者在通过多年的训练教学中掌握、积累出的一些经验以及对全旋技术的理解,来对鞍马全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训练手段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8.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等.运用"四连接"(或结合"单动作")和"二连接"结合"三连接"的完成,及采用"四个以上"动作的直接或再结合"单个"高难动作的完成,分别是中、外优秀选手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技巧特征.而使用D组以上难度的多个动作完成来获取更高的加分因素,并运用D组以上更高难度的下法,还将是新奥运周期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9.
我国的鞍马艺术历史悠久,遗留下不少以马为题材的艺术精品,尤其汉唐两代堪称我国鞍马艺术的高峰.汉代的鞍马艺术题材广泛,造型粗拙古朴,气势震憾人心.唐代题材多为贵族生活场景,造型健美,形态逼真,达到了形神统一.本文从艺术实践、艺术技巧及汉唐两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多角度,分析了汉唐鞍马艺术出现卓越成就及表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一年来对新教材的使用普遍感到内容简单,课后习题容易,因而老师整天忙于整理资料,“充实”课堂内容,学生也疲于寻找习题集,以求最大限度的“充电”,而现成的课后习题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受重视。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符合新教材要求的。课本中的习题是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经过认真商讨与仔细推敲后才确定的。它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