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08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三岩”曾经是康区的一处特有地名,《武成县志》、《岗拖条约》都有记载,但对“三岩”的地域范围界定不尽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三岩”的范围又有变更。因此,“三岩”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地名。文章对“三岩”的由来、区域以及变迁进行考证,确定了它今天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03.
邹育理 《情报杂志》2002,21(6):59-61
国际条约是WTO多边贸易规则的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国际法资料。本文详细介绍了重要的条约文献汇编体系,提供了获取条约全文资料的检索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晚清发生的芜湖教案,我们不应完全从反帝反侵略的角度对其进行定性。从国际条约角度来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行为是条约赋予的权利,清政府有义务履行条约,保护教士的人身财产安全。从证据的角度来看,催生教案发生的所谓的教堂"拐骗幼童""挖眼剖心"等风闻纯属无中生有,传教士并不等同于侵略者。教案发生后,西方国家采用外交与法律手段为主、辅以武力威慑的解决纠纷策略,远较清朝暴力先行之后的被动挨宰高明得多。国际竞争是全方位的斗争,我们不可迷信武力,而要尽可能地在外交与法律框架内争取利益。  相似文献   
105.
刘波 《历史学习》2001,(12):27-2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在讲述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时,比之旧教材增添了“准许华工出国”一条。言下之意。清政府在这之前是不允许华工出国的。那么,历史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本对此略作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在不妨碍其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支持中国收回部分权利,如促使中日解决山东问题,在租借地等问题上的让步,表明英国对华政策的新变化,即通过《四国条约》替代英日同盟,利用美国制衡日本,来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7.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9月,驻中国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派代表与八路军驻沈阳卫戍司令曾克林一道乘飞机到延安。苏军代表向中国共产党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敬意,问共产党能否撤离东北。本来,八路军来到东北,苏军非常高兴,但是,美国人将曾克林部进驻沈阳的事宣传了出来。根据雅尔塔协定和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东北是要交给国民党的。这就使苏联处于被动地位。朱总司令告诉苏军代表:我们在冀热辽土地上坚持抗战,不能撤出。最后苏军代表与朱德达成协议:苏军同意将原属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  相似文献   
109.
开埠通商是近代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始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通过开埠通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开埠通商的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0.
鸦片战争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劳工的需求和清政府禁止华工出洋的传统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英法等国迫切希望谋得在华招工的合法地位,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好为它们提供了契机,战争形势左右着华工问题的交涉。在英法等国的军事威胁下,合法招工权利首先被清政府两广地方官员所承认,随后的《北京条约》更是将招工合法化扩大到各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导致华工出洋合法化的主要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