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610篇
科学研究   204篇
各国文化   64篇
体育   684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23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何欣桐 《新闻窗》2007,(2):70-71
每年的国庆黄金周对各大报纸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更何况2006年的中秋节也在黄金周内出现,各大媒体自然打足国庆牌和中秋牌,以期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头  相似文献   
82.
古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勇 《上海集邮》2004,(11):16-16
传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琴(T81-3,图1)指古琴,为弹拨乐器,有3000多年历史,在乐器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艺术性的哲学”。《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的记载。孔子(J162、J162M)、蔡文姬、嵇康、李  相似文献   
83.
艺华 《上海集邮》2004,(7):i001-i002
  相似文献   
84.
85.
武书明 《新闻窗》2008,(3):4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媒体报道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条新闻信息简单的线性传播,而是需要辐射性地联系、故事性地表述、完整性地解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要得到这些元素的支持,不妨跨时空地结合一些社教类题材,以强化新闻的故事性和信息量。实际上新闻类题材和社教类题材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那就是第一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86.
本概述了数列极限和数学归纳法高考考点的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选取近年高考有关的典型试题作分类导析,根据题型设置模拟训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87.
沈楚 《新闻记者》2001,(3):34-35
“向小英雄学习”就是唯一的导向吗?电视新闻是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分析和评论来实现舆论导向作用的 ,舆论导向准确性判断的前提应该是将个体的分析解释与整个社会的舆论影响相联系。因此 ,记者对于新闻的导向把握必须有全面与深入的思考。以一次教育新闻的采编为例。2000年6月4日 ,温州市黎明小学一名13岁的少年徐振满和几个比他更小的幼童在一处水闸边玩水 ,其中一名幼童落水 ,不会游泳的徐振满下水救人 ,结果淹死水中。此事受到温州数家媒体关注 ,然而新闻所作的几乎都是“小英雄救人事迹”与“黎明小学号召向小英雄徐振满学…  相似文献   
88.
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邮票发行部门,近年来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干本国名风景胜地,并特别选择国际邮资邮票作为表现这类题材的载体。这些邮票都采用摄影照片为图,使邮票成为印在方寸上的旅游广告和具有独特魅力的“国家名片”,随着亲朋好友或业务往来的信件走向世界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89.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0.
散经过一级分类与二级分类的历史过程而成为现在的艺术性散。散体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体裁交叉的边缘性、本显在的“自我”性、题材质的非虚构性与“最不讲技巧”的艺术性等,认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实现对散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