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400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61篇
信息传播   4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和农村社会结构演变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赵琼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8-50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精英治村呈现普遍化发展的倾向,引起人们的关注。精英治村,一方面推动了农民脱贫致富、村民自治和社会事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滥用权力、政治领导水平不高等问题。这需要引起人们关注,并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993.
西汉水上游的西汉村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自然村落,保留有大量传统民俗文化的信息,七天八夜的乞巧民俗活动,就很有代表性。通过对西汉村完整乞巧活动的考察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入认识陇南有代表性的古老民俗和精神资源,对推进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乞巧的搭桥和接请(迎巧),祈神和迎水,拜巧、娱巧和汇演,是西汉村现存活态乞巧的重要节点,文化涵蕴宏富。  相似文献   
994.
追逐"朝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历史起源早,文化开发早,文化密集,文化质量高,在中国的南疆撑起了一个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从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形成了桂林人对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的基础。桂林发展旅游业,从山水风光旅游到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全面总结桂林30年进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构筑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体系,迎接新世纪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著名民间故事村之一——湖北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是一个罕见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方面应切实将其列入工作日程,积极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江南第一漂     
徐丹 《成长》2005,(6):75-76
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有个第一漂“江南第一漂”是指安徽泾县境内徽水河流域的竹筏漂流生态旅游项目。景区地处中国著名风景区黄山、九华山之间(距黄山60公里、九华山80公里),上起乌溪乡姚村,下止黄村乡,景区全长约20公里景区内河道蜿蜓曲折,水流湍急,两岸层峦叠翠,风光绮丽,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漂流途经五大景区:起筏地叫龙潭,滩长浪急;早雾山景区,水平浪稳;早雾山下端河道突转急弯.形成“刁潭”,  相似文献   
997.
城市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面向未来,更要尊重历史与现实,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现状与价值含量,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方向与着力点,国学重镇的宣扬与推动,文化名镇名村的建设,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这三道课题,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空白,也是城市竞争的迫切需要,更承载了一座古城的全部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大西南旅游地区在有清一代出现了三副长联,规模空前,情采流丽,在艺术构思上既代表了我国风光名胜楹联创作艺术的一种典范形态:展拓河山风貌,透视历史变迁;又在抒情述志上各有千秋,个性鲜明。堪称中国楹联艺术宝库中的“古今三大长联”。  相似文献   
999.
银光灿 《江西教育》2004,(19):45-45
古老典雅的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是一个董氏单姓聚居的血缘村落。始建于五代,兴起于两宋,衰微于元朝,繁荣于明清,败落于晚清,民国之际。该村现有1000余户,5000多人,已先后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000.
陈斌 《安顺学院学报》2020,(1):18-23,79
工业化背景下的乡村学校教育,其制度性缺陷的本质主要表征为或忽视或边缘化村落社会的作用。实质上,村落社会是助推乡村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并不缺乏村落社会与乡村教育相互成就的成功案例。文章以号营村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为例,在概述屯堡村社教育基本内涵及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彰显村落社会与乡村学校教育相互成就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