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4632篇
科学研究   572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843篇
文化理论   128篇
信息传播   1944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980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1388篇
  2011年   1566篇
  2010年   1194篇
  2009年   1203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987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7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轴线上找到了坐标,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性的分成了几个阶段,并且指出了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会是"真正的共同体".正是基于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导向,我党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世界新秩序的创造性构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分析,有助于厘清其理论渊源和价值内核,找到"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13.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4.
“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融思政元素于专业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将价值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手段,最终实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本文阐述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的特点与建设目标,探讨了三条路径即中国历史文化、马克思基本原理、中国实践的课程思政切入途径,并具体分析每种途径如何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中体现,以最大限度挖掘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三条途径的思政元素探析,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体现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所要求的公共性在我国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5.
马胜荣 《传媒观察》2022,(10):17-24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功课,践行这一理论是这个群体的必然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重点要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的关键,是要在尽可能多地阅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基本观点,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加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力度,不断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全球发展机制的深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大同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的大国担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从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关联进行探讨,以期更好掌握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117.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实践生存论出发得出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统一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基础,明确了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科技价值目标。马克思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奠定了科技异化与调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当代科技与人文的实质性融合寓于科技利益攸关方多元参与的科技评估与审查中;实质性融合的表征,在于利益攸关方多元参与形成的科技伦理共识。实现实质性融合的实践进路,一是构建科技与人文之间有机互动的实践空间;二是确立以基本道德共识为核心的科技伦理语境;最后是以基本道德共识为逻辑起点,通过共识影响要素的调节,形成促进伦理共识形成的引导原则,以此促使科技与人文实质性融合并为科技异化的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否合理的质疑由来已久。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质疑的理论起点是对第二国际以及列宁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路径的“不满”。他们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所谓“重新发现”,使其进一步自认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不合理”的。不管是自然辩证法的来源与适应范围,还是自然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能否共存等问题都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辩证法不成立的所谓依据。事实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质疑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恩格斯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断章取义的理解;忽略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文本本身的完整性,忽略了恩格斯作为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更是忽略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最终树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自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形成的俄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兴趣枯竭的双重危机,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助于缓解这种危机,但克服危机最终有赖于学科发展的学术积累和推进,以及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力求学术之真的理论志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