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岱宗学刊》2000,(2):53-56
春秋初期,齐鲁两国的实力相差不大,因此鲁僖公能在对齐政策中根据齐国实力的变化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由此,鲁国对齐政策就有了一个从依附到对抗再到共处的过程,这是鲁僖公善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开展积极外交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交往频繁。隐、桓二代,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会盟,始终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关系。至于鲁庄公时,由于双方矛盾的激化,最终撕毁盟约,前后进行了两次大战。而这两次大战的直接结果,则是导致了济水之戎的消亡。分析双方和战之原因,除受历史传统影响之外,更多是因现实利益之需要。研究这一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的关系,对探索春秋时期的戎夏分布格局与戎夏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民族国家形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纵向地考察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流变。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在原有耻光而大之,形成了齐法学说;鲁国出现了臧文仲与柳下惠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春秋后期,孔子是柳下惠而非臧文仲,杀少正卯,齐国以法家为主要特色的思想文化至晏婴重礼而淡化法,齐文化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周初封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度为前提,按照“亲内远外”、“扶同(姓)抑异”的原则,封建姬姓兄弟子侄于内线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地区,“以蕃屏周”;封建异姓诸侯于外线,使其垦拓新土、扩展疆域,消除可能对周王室构成的威胁。齐太公因此被远封营丘,艰难立国,他对王室的封建原则不满,故而在“三监之乱”时不予配合,引起了成王、周公的警觉,在平叛后徙鲁于商奄故地,主要的政治目的在于偪齐。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虫灾多发的地区.鲁国虫害主要有螽、蜚、螟、蜮、蟓五种,总计16次.鲁国虫灾多发生在夏、秋时节,常与旱灾伴生,虫灾频发引起了饥荒.  相似文献   
17.
以三桓为代表的鲁国贵族政治的发展进程,以及三桓分公室之于鲁国政治的影响等问题乃是春秋史上的重要课题。通过三桓两次分公室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三家实力的真正强大以及由此所对比出来的公室力量的明显衰落,均是在四分公室之后。虽然鲁国公室实力衰弱了,但三家实力的增强却促进了春秋后期鲁国国力的兴盛,暂时扭转了过去的衰败局面,这真实体现了三桓分公室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弃名     
周朝的时候,鲁国有一位妇人。当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在兵荒马乱之中,她为了逃乱求生,就抛弃了怀中所抱的婴儿,而抱起了手中牵着的孩子。齐国的军队,看到了这位鲁国妇人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她说:"你把原先怀中所抱的孩子丢掉,那个被丢掉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啊?"妇人回答说:"他是我亲生的孩子!"齐军又问:"那么,你现在手中所抱的孩子,又是谁呢?"妇人说:"他是我哥哥的孩子。"齐军又进一步的追问道:"你为何丢弃了自  相似文献   
19.
鲁国先贤传》其佚文今散见诸书征引,主要集中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和《北堂书钞》之中,本文据此辑录其佚文,为文学史研究传奇的发展轨迹做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原文]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春秋]曾参[译文]结束时仍然慎重,就同开始时一样。指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诗经》里说过:"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简介]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