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西汉州部为中央政府设于郡国之上的监察区,《汉书地理志》注记鲁国属豫州,《后汉书郡国志》注记西汉时鲁国属徐州,清代以来学者对此各有所从,但以遵从后者为多。利用先秦两汉时期的旁证材料,从淮泗水路,鲁一东海的地域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证判断,可见《后汉书郡国志》的注记可靠。并利用清人考证结果,对西汉鲁国之沿革作了系统考证  相似文献   
42.
儒家五圣     
"儒家五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  相似文献   
43.
历史上的鲁国,我的老家.这里还延续着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那就是春节磕头. 我这31年的人生历程里,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千里之外的鲁西南老家度过的.无论多么繁忙也无论多么劳累,只要能在除夕赶到老家,再过上个正月初一,那就完成了一个心愿.不为别的,除了陪陪老人、全家团聚之外,更让人难舍的还是那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磕头.  相似文献   
44.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姓端木,名赐),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相似文献   
45.
齐鲁君主联姻贯穿于春秋始末,在春秋联姻外交中具有很大代表性。以齐君娶鲁女、鲁君娶齐女为切入点,将联姻的发展进程一一展现,并从这一进程中总结出联姻的特点,即浓厚的政治性、联姻基础上两国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联姻的持续性——齐鲁世姻。联姻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历史价值在于促进文化、社会等的大融合以及为后世所提供的一种联姻或和亲的借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6.
西周初年,周王将其两个股肱之臣——周公旦和姜大公封于今山东境内。虽两国地城毗连,但因采取了不同的治国方略,使两国走上不同的历史发展轨道。在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两国的实力及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大为不同,齐国保持了强国地位,而鲁国却一直未能称雄于诸侯。两国不同的治国、用人方式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7.
瞧这一家子     
成悦  茹露 《高中生》2013,(25):33
  相似文献   
48.
在《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中,子路和冉有一起去拜见孔子,告诉他"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师徒之间在该不该讨伐颛臾的问题上展开了三次对话,可每次孔子只是单独点出冉有进行猛烈批责,而对同来的子路则无一字指斥。他们二人同是孔子门徒,皆是季氏门客,俱去拜见孔子,告诉老师"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为什么孔子独责多才多艺的冉有呢?  相似文献   
49.
子贡赎人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译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么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东西,就会被认为是不美和不善的。有美和善存在的世界,必定同时存在着不美  相似文献   
50.
邾国,又称邾娄、邹等,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周初,武王克商后把服从于周朝的诸侯国纳入自己的统治系统,在今邹城一带的邾国也被承认。周公东征践奄,平定东方后,分封鲁国于商奄旧地曲阜,邾国遂成为鲁的附庸。由于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国之间时有争战,攻伐不已;鲁人卑视邾国,称其为“夷”;邾国用人祭社,以人殉葬,也是在其文化上区别于鲁的具体表现。由于鲁对邾的侵夺,邾的边境逐渐南移,邾国也受到鲁文化的濡染。子思曾到邹地讲学,尤其孟子迁居于邹,使这里名声大震,人们指称儒家时,往往说“邹鲁之士”、“邹鲁缙绅先生”。邹、鲁连称,且由于孟子的原因,邹在鲁前,一般是从儒学的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