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刘治立 《寻根》2005,(2):139-141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很有影响的鲜卑族政权,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吐谷浑政权控制着青海大部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土地,曾经消灭了赫连氏建立的夏政权,对北魏、隋朝和唐朝统治构成一定的威胁。唐贞观九年,大将李靖等率数路大军西击吐谷浑,其国势逆衰。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发兵袭击并灭掉了立国三百多年的吐谷浑政权,吐谷浑王诺曷钵被迫率领部族数干帐投奔唐王朝,  相似文献   
22.
刘桂馨 《兰台世界》2016,(24):159-160
朝阳县十二台乡出土的金步摇、马镫均属活动于今辽宁西部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慕容鲜卑的特色文化遗物。墓葬遗物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慕容鲜卑文化的发展、变化,窥探慕容鲜卑民族的生活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直观性,也为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慕容鲜卑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24.
在拓跋鲜卑早期历史中,发生过两次大规模迁徙:自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北段迁至呼伦湖周围,再由呼伦湖区迁至河套阴山地区.伴随迁徙,拓跋鲜卑接触其他民族的机会增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在迁徙中,拓跋鲜卑社会逐步演变。  相似文献   
25.
结合文献与考古得知,早期拓跋鲜卑从发祥地大鲜卑山游猎到河套阴山建立部落联盟,历经两次大规模迁徙,即从大兴安岭林海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再一次迁至蒙古高原腹地河套阴山地区.伴随迁徙,拓跋鲜卑社会逐步演变,定居意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6.
在慕容鲜卑部诸首领和汉士族共同努力下,慕容部逐步深入汉化、日益强大,并建立前燕王国。期间,汉化和王国成长互相作用,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7.
草原是常见的地貌景观,全球除了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均有分布,而只有欧亚东部的蒙古高原孕育了伟大的草原文化。这里地域辽阔,东北向西南延伸达3000多千米,草原南缘朝那(今宁夏固原)、肤施(今陕西榆林)一线,距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咸阳、长安仅500多里。肥美的水草和与汉文化的频繁交流滋养了上承鬼方、猃狁,下接匈奴、鲜卑、蒙古的北疆民族狄,北狄"绝异壮大有力",其及继承者在历史上曾多次入主中原,反复影响中华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8.
任崇岳 《寻根》2006,(3):21-26
建立过辽朝的契丹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鲜卑人,至元魏时,这支少数民族自号契丹.尽管这一民族因与其他民族融合而不复存在,也有学者说如今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遗胤,但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毕竟不能划等号.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社会风俗,已经湮没无闻的契丹人有什么样的社会风俗,至今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29.
嘎仙洞石刻祝文凿成于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距今已有1564年的历史。祝文是1980年7月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物工作站的米文平先生发现的,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了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居,从而解决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关于“大鲜卑山”的地理位置问题,证明了森林繁茂的大兴安岭,富绕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摇篮。  相似文献   
30.
魏晋南北朝的鲜卑人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北方,活跃着众多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在向南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在中原建立了封建政权,广泛吸纳汉化及儒家教育思想,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们在融入汉化的过程中同时又丰富了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