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6):51-52
正秦汉以前中国人一日两餐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人们称作"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那么,由"一日两餐"而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究竟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52.
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朝以前,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与清河崔氏基本相埒。及至北朝,从人物业绩、官品、爵位和担任中正的概况等多种角度审视,其政治、社会地位已逊于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北朝博陵崔氏的国婚率虽不高,但存在异辈婚。它同汉士族的婚媾高居首位,特别是与赵郡李氏联姻独多,其中并未发现异辈婚现象。北朝时,博陵崔氏有两支徙居太行山麓,崔昂房支约在北魏与东魏之交举族迁至今河北平山县;大房崔伯谦房支则在北齐时移居于今河北鹿泉市  相似文献   
53.
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证明,早期拓跋鲜卑对汉文化高度认同,重视与东汉、曹魏、西晋、东晋等政权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54.
裴恒涛 《寻根》2015,(1):21-26
元邈墓志是唐代归葬东都洛阳邙山的一方墓志,反映了鲜卑入居内地较早的元邈家族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元邈墓志内容的分析入手,探讨唐代鲜卑后裔元邈家族的文化认同之路。墓志录文唐故扬州高邮县河南元君(邈)墓志铭并序曰:君讳邈,后魏兴圣皇帝之嫡裔。代习轩冕,家传礼乐。曾祖曾,皇洺州曲县令。祖铦,河南府王屋县令。父宗简,皇京兆少尹。擢进士第,文称居其最,诗句精丽,传  相似文献   
55.
公元前3世纪末东胡破灭后。乌桓即活动于历史舞台,直到东汉末年记载连续不断.鲜卑至东汉初年才出现于史书,之后塞外乌桓和陆续出塞的及东汉北边郡县南迁后留在原地的乌桓都没再以乌桓这一族名露面。鲜卑与东汉“始通驿使”的同时,乌桓在有可能强盛于塞外的情况下,仅因东汉皇帝“以币帛赂乌桓”就降入东汉十郡塞内。基于以上史实本文认为,西汉时鲜卑没被载入史籍是因当时他们非常弱小不能引起中原的注意。后因中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之东胡及其他语族人口的大量并入,鲜卑才得以强盛。  相似文献   
56.
<正>新世纪初期,我们国家历时两年对全国人民的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李、王、张继续名列姓氏前三位,但占总人口的比率有所下降。而这一次为时两年的调查,涉及1110个县和市:从近十三亿人口的数据中,共获得姓氏4100个。  相似文献   
57.
魏晋时期,拓跋鲜卑祭天权力模式发生了急剧性的演化:从原始部落人人享有的平等祭天权转变为部落酋长的垄断,而后又转化为封建皇帝的独断.这是拓跋鲜卑社会结构从部落联盟跨越式地演化为封建社会在政治制度层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58.
提要:陈元光(657-711)被称为“开漳圣王”,系第一任漳州刺史。自漳民渡台以后,陈姓在台蔚为大族,有“陈林半天下”之说,而陈元光开漳功绩遂洋溢于闽台两地,威惠庙之建比比皆是。顾陈元光事迹,新旧《唐书》皆付阙如。是以宋漳浦知县吕王寿有“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之叹。无征不信,清版府县方志取《颖川陈氏开漳世谱》资料,益之以《白石丁氏古谱》构成唐代漳史框架,详实均未惬人意,疑义百端,而后世撰文修志,陈陈相因,守旧弥笃,莫敢细考核实,遂使陈元光族属家世成为千古之谜,以讹传讹,可叹也已!  相似文献   
59.
邵正坤 《教育史研究》2006,(4):40-45,67
北朝时期鲜卑早期的家庭教育,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在伦理道德上,都与汉族存在差别。当鲜卑入主中原,并且建立国家之后,随着民族融和的加深,大部分鲜卑的家庭教育发生了转变,此前的差别也在逐渐消泯,但留居代北者,由于地域和风俗的原因,仍保持着一个草原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0.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