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④。注释:①看取:看着。取,语助词,相当于"着"。②妨:遮掩。③孤光:也就是月光。④盏:酒杯。赏析: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这年中秋,是他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回首往事,词人不免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72.
国学闯关     
正1."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什么?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  相似文献   
73.
74.
“乌台诗案”对苏轼影响很大。他在黄州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化解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作者是如何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哲思妙想小心翼翼地吐露出来的,求得解脱的?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5.
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隐逸"文化传统,在先秦儒家那里,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道家则主张清净无为,一切顺应自然,"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于私。"(《庄子·应帝王》)。这里的"游心"就是使自己的精神处于淡然无为的状态,顺其自然,是一种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过程,也是一种真正的精神自由。苏轼谪居黄州,道家消极遁世的处世哲学渐渐在他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他在给苏辙的信中曾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相似文献   
76.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所谓小品文,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本文只有84个字),但韵味深长,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7.
吉南 《函授教育》2002,(1):93-95
苏轼,不仅仅作为一个诗、文、赋、书画皆工的旷世奇才为后代文人崇拜景仰,同时也因其面对政治生活的失意坎坷所表现出来的超乎一般的人格魅力而成为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他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之所以占据了远远超出一般天才文学家的重要地位,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在解决仕与隐、穷与达这样的矛盾问题上以行动和实践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范式。  相似文献   
78.
宋元丰五年,岁在壬戌,即公元纪年1082年,农历7月16的晚上,苏轼和杨道士几人驾着一叶轻舟,带着几坛自酿的水酒,趁着月色阑珊之际,行至黄州赤壁之下。远处是他布衣躬耕的村舍,更遥远的地方是官场喧嚣的  相似文献   
79.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富有哲理,凝聚着非常深沉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农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农村社会革命实现对宗族制度的物质批判,而它又是清末以来文化冲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