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今天我们追溯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记录时,遵义人黎庶昌的《西洋杂志 巴黎大会纪略》常常为人提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留下的关于1878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文字记录虽然篇幅不  相似文献   
12.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4,6(5):117-121
《全黔国故颂》是黎庶昌收录编撰的一部贵州从汉到清历史名人的专题资料集,共收录了贵州从汉到清的历史名人一百三十五人.编撰的时间,应是在黎庶昌光绪十一年回家丁忧和第二次使日期间.在收录上,本着表彰名贤,为国史张本,力求贵州有更多的贤人志士入国史的原则,厚今薄古,“故持例稍严”.对在历史上能震古烁今的人物,更是不遗余力追求事无巨细,囊括殆尽.  相似文献   
13.
重庆洋务启蒙学堂乃黎庶昌在川东道任内创办的培养洋务人才的机构。该学堂创办伊始至停办,共历三年余。作为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堂不仅培养了洋务人才,传播了西学,开通了风气,还为后来新教育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古逸丛书》重新印行交代基础上,对主持并捐资刻印《古逸丛书》的清朝驻日公使、沙滩名人黎庶昌的才华、抱负、不辱使命的风骨、情系国宝珍本的事功作了扼要的介绍,展示了《古逸丛书》的印本目录,在于人、于学、于事上希冀人们能从中获有所得。  相似文献   
15.
清季驻重庆府巴县的川东道台乃四川五分巡道之一,在地方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黎庶昌任川东道台时,正值川东局势剧变、政务频仍之际,尽管他在任不足五年,但政绩卓著。以黎氏为个案的分析表明:川东道台在地方政治中的作用并非仅是监察和观察,而是常常卷入地方各类实际政务中,尤其是司法、教育、税收、社会治安、对外事务等。  相似文献   
16.
黎庶昌散文创作师从郑珍、曾国藩而又自树一帜,以经世致用为主题,融汇两汉大赋笔法,汲取古诗文典雅语汇,取法唐宋,兼宗史汉,融汇中西,广大学术,成为中国近代散文转型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黎庶昌被誉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桐城派散文家和"沙滩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开创了文化外交的独特风格。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黎庶昌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著作、论文十分可观,对黎庶昌的历史地位、改革、外交、教育思想、文学散文等诸多方面皆有论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对于推动此后黎庶昌的相关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廷最早的外交官,黎庶昌的外交风格表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到彼此认同,再以这种认同感为基础,与驻在国人士建立深厚的友谊,以期达到外交目的.黎庶昌在西欧所见所闻以及对外交涉中,已经显现了他的文化外交的雏形;而黎庶昌的文化外交,在日本表现得特别成熟而且有实效.黎庶昌的外交风格成为清末文化外交的典型,也促使黎庶昌完满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20.
黎庶昌《西洋杂志》以其生动有趣的西洋风土人情,输入西洋人文地理知识,更新了晚清"舆地之学"的知识谱系,还原了文明、富裕的鲜活西洋形象。"真实""生动"的《西洋杂志》,不仅表现了古文新变,而且使全新的西洋形象得以定格和传播,成功解构了明清以来国人意识深处的"夷狄"形象,颠覆了传统思想观念,因而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史写作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