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杨宗 《高中生》2014,(7):48
正从上古发展到明代,龙的图案经历了无数次变化。总的看来,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把龙和帝王联系起来,进而成为帝王的象征,从汉代开始就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龙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以后,它在很多地方就成了皇帝的专属品。比如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  相似文献   
12.
皇帝的正装     
常强 《知识窗》2011,(1):36-36
在古代,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所以皇袍上绣有龙饰,人们往往将皇帝的衣装泛称为“龙袍”。其实,中国皇帝最正式的衣装上不单单绣有龙形图案,还有其他图形。具体而言,主要有十二种纹饰,即“十二章”。据《晋书》记载,东晋第二位君主晋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尚书》及诸儒记说,还备衮冕之服。……  相似文献   
13.
民间盛传,顺治在二十四岁那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到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土家晒龙袍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当天边的晨曦满含笑意时,女人们就忙着把所有的衣物、被絮从屋里搬出来,晒在屋外的稻场里。甚至把箱子、柜子也抬出来,打开翻晒。几乎在片刻之间,土家山寨与城镇立刻组成了花的海洋。各个季节的衣物、各色被面的被子、各式各样的器具等等,都在蓝天下展览,接受着太阳的检阅与抚摸。  相似文献   
15.
肖玉平 《上海集邮》2004,(10):17-17
补充今年第2期《服饰地名邮戳》一文: 玉带(南京六合)用玉饰制成的腰带,用以分别官阶的高低。各朝制度不一,多惟亲王及一品高官方可佩带。 龙袍(江苏六合)皇帝穿的外衣,绣龙,故称。多为黄色,又称黄袍(湖北通城原有黄袍  相似文献   
16.
龙袍是皇帝的衣裳,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意义。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异的化身,视之为华夏图腾。龙图腾崇拜演变成为皇权的象征,成为具有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神圣象征符号。纯净亮丽的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居五色之中,是皇帝的标志色,并象征着皇权。后期龙袍是用光彩夺目的云锦缝制而成的,质料精美,富丽华贵。龙袍是古代文化的政治功能的最高显现。  相似文献   
17.
帝王好写诗     
在中国,凡帝王,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之后,都想在诗词或者在艺文上,表现一下自己。帝王写诗,少有数十句、数百字以上者,通常或绝或律,五言七言,四句八句,省功省力。而且,上句没有写完,下句早有人拟好呈上来;而且,只要写出来,谁也不敢当着陛下的面,说长道短,总是好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8.
刘夺 《八小时以外》2012,(11):38-43
他设计的龙袍礼服让范冰冰从一个美女明星变成了范爷,跻身2010年全球最佳着装;他是中国云锦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者之一,主办方负责人亲自发来信息感谢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领域中融会贯通。他是劳伦斯.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制符号,其中以皇帝的服饰最为详尽繁复,每一种形制的出现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时代也赋予同样的形制符号以不同的象征含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宠物鸟,爱不释手.有一回,他又在逗鸟玩,正好、丞相魏征有事进来禀奏.唐太宗怕给魏征看见,不好意思,赶紧把鸟儿藏在胸前的龙袍里.魏征看了心里自然很不"爽",但他想,唐太宗能把鸟儿藏起来,说明基本上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当面揭穿其"把戏",让他把鸟儿拿出来"亮相",再进上一番忠言,则不仅会失了皇上的面子,使他下不来台,弄不好得罪了皇上自己还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