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8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到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界对文件运动形式的理解从线性向多维转变。在后现代主义档案观的影响和跨界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四维的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逐渐向五维演变。本文以加拿大档案学者勒梅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第五维度理论”为基础,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利用者在档案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同时将对档案的“探索”性开发看成是对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的第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2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先在全党开展“三讲”,接着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23.
康蠡  田彬 《北京档案》2016,(6):10-13
本文在定义档案馆信息生态链的基础上阐述其内涵,认为档案馆信息生态链包含信息人、信息和链接三个基本要素。其主要的结构形态是多链星型结构和多链网状结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档案馆信息生态链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基础理论、机构职能、归档工作、保管工作、销毁要求、监督管理与服务利用七个方面,对涉及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的三份部门规章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科学解读和全面贯彻新文件精神,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规范的指导。  相似文献   
25.
本文系统研究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可行性。总体而言,政策的支持和政府机构的激励、社交媒体技术的优势、发达国家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成功经验,均表明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具有充分的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26.
关于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各国立法各不相同。从我国立法的规定来看,我国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存在着对申诉机制重视不够、自诉案件范围宽泛、自诉担当制度缺失、证明标准过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7.
范军  宋泉 《出版科学》2016,(1):109-114
三十多年来,广西的出版史料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以《广西出版史志资料》为代表的史料编辑成果,收集了从雕版印刷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的出版史料,时间跨度大、史料翔实,展现了广西出版的历史与成就,为综合性的大型区域出版史的编写与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2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协调有序、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要不断创新,有勇于担纲的意识,努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出强大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9.
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师课酬是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高校更需要构建合理的课酬分配体系。针对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课酬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本文试图探索更为理想的课酬计算方式,以体现按劳分配、优教优酬。  相似文献   
30.
The archive is a cultural institution that creates a framework for the social and collective memory and as such is one of the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institutions that not only preserves and classifies “texts” but uses them to re-creat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ometimes to invent cultural histories. Like all knowledge institutions, the archive is also a construction deeply implicated in knowledge politics or what Foucault calls power/knowledge. In the past the archive has functioned as a central metaph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knowledge in all it is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forms and like the encyclopedia and the camera, the archive produces highly coded representations that make implicit validity claims to the truth and justice of the past. Politically speaking, those who control the archive control the past. In the digital world, the archive is used to describe a machine-readable location as a store for “data” and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radically alter our existing institutions, making access to their embedded knowledge widely available and enable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ytime, anywhere. Data analytics algorithmically can manipulate electorates and entire democracies in new ways, while destabilising the free press. This article asks what digitizing an archive means for collective memory, for the history of institutions and for politics in the Clou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