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众多地域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和迟子建笔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纯净美。他们都擅用朴素温情的笔调,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精神之光。但两者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如在故乡情怀上分别体现为回忆的永恒和现实的观照;在儿童视角上分别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在对苦难的叙写上,前者落脚点在孩子,后者落脚点在成人身上。  相似文献   
22.
史学界一般认为功曹、五官掾是两个职位。宋一夫认为功曹、五官掾是同职异称。文章在详细推敲其各个论点论据后发现均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汉代功曹、五官掾实为两个不同的职位。  相似文献   
23.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4.
曹植与李煜,一个是诗国奇才,一个是词坛巨匠,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为诗词文人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二者所处时代相距甚远,但两人生活经历极其相似,都因人生变故而带来文学创作的极大改变,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政治理想与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5.
文献型翻译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其手段主要是逐词对应翻译、直译、注释型翻译和异化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有“无人能夺其席”的文学价值,对清后期笔记小说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金大逸(David Keenan)翻译的《阅微草堂笔记》带有浓厚的“中国味”,主要表现在文化词、专有名词、典故及诗歌意象的英译中广泛地使用了文献型翻译。对比他博士论文中相应的英译,发现其在后来出版的译本中有多次文献型翻译的增减。金大逸极力再现汉语原文的词汇和句式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陌生化”会滞后读者的理解,但并非将其无限放大。该译本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词汇的原有风貌,并且其注释内容对原文语义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汉学界的清代文化研究有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27.
在曹禺的剧作中,有一个"懦弱型"男子的形象系列,包括周萍、焦大星、曾文清、高觉新等,这是曹禺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类型之一。剧作家对他们的描写有着潜在的一致性:他们都生长、生活在封建意识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家长专制的气息异常浓烈;从接受的文化教育看,他们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及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从感情生活看,常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否定了养成这些"废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8.
在建安时代,我国诗坛上涌现出许多优秀诗人,以曹操为首的诗人开创了反映社会、质朴刚健的文风,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抒发了自己雄壮的胸怀,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29.
朱生豪和曹禺分别以文学和舞台为取向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两者在人名、称谓语、旁白、委婉语和禁忌语,乃至押韵等的翻译决策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两人翻译时代背景和译者主体意识差异的结果,也是戏剧文本的综合性的体现。在多元媒体时代,两种翻译策略和实践都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30.
汉末建安时期,迎来了乐府诗发展史上文人拟作的第一个高潮,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拟作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他们还通过自身实践使汉乐府有了很大的发展。"三曹"乐府诗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形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与这种批判地继承密不可分。"三曹"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句式篇幅、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