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康熙四十九年秋曹寅有"佩笔六番充侍从"句,体察其意,盖曹寅在侍卫及内务府郎官任时有第一番侍从,在康熙后四次南巡期间分别有第二、三、四、五番侍从,在康熙四十九年春巡游五台山时有第六番侍从。曹寅的前五番侍从,研究者已有论述,对他的第六番侍从,则全无印象或知之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拟结合《清圣祖实录》的相关记载,对曹寅的第六番侍从作详细的考察,并与刘上生先生的"佩笔侍从"说商榷。  相似文献   
92.
骨肉相残 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国时期,曹丕虐待曹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历代文人皆归咎曹丕,然而,笔者发现,曹植是曹丕地位的争夺者,政治的反对者,名誉的诋毁者,在骨肉相残的过程中,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3.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94.
在曹明霞的小说中,女性受环境所迫,走上追求婚姻的独木桥,她们拒绝感性的冲动而追求冷静的衡量:即排除爱情、性快感,而尽量达到现实目的:或建立经济联合体,或得到金钱、权力带来的方便,或争取社会的认同。她们为了缔结婚姻而努力,也为了维持婚姻而憔悴,从中透露出女性主体性的迷茫与困窘,显示出作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无奈,也从特定的角度折射了时代生活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5.
曹禺在前期剧作中,塑造出了周蘩漪、陈白露、花金子、瑞珏和愫方等现代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系列形象。在这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气禀美丽的女主人公“金丝鸟”般处境尴尬的命运寓言里,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原罪意识和人的自然本性相冲突的女性人生命运及个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思索,升腾着作者迥异于其他作家的强烈深刻、宗教般的悲剧命运感以及对整个人类命运进行审美关注的人文情怀,从而使得曹禺的戏剧蕴含更为深远、丰实。  相似文献   
96.
清人对明词创作多持否定态度,多有不够允当之处,相对来说况周颐的意见较为中肯。究其原因,明代词学推举性情,重视作品中性情的抒写,浙西、常州词派虽不废性情之作,但于性情内涵以及抒写方式的界定上与明词有根本的差异,他们倡导“醇雅”、“比兴寄托”、“沉郁”之论,反对明词创作中性情抒写俚俗化的倾向,而况氏在性情论上却与明代主情论词学思想存在着一致性。另外,《草堂诗馀》在明代词学建构与词坛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浙西、常州二派对《草堂诗馀》多持批评态度,往往将明词的衰靡不振、创作中的俚俗化与《草堂诗馀》联系起来,而况氏对于《草堂诗馀》却有着与浙、常二派不同的看法。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况氏在评论明词时才能不废有明一代词作,并给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7.
寒人出身的刘备与曹操、孙氏兄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刘备的用人方式因此与曹操有很大不同,而与孙氏兄弟只有某些相似之处。刘备在无任何政治优势的条件下,藉异姓兄弟而奠建功立业之初步根基,藉信义而得人才与民众的普遍拥护,藉真诚求才之心而得天下奇才之感戴。刘备的人格魅力使他网罗了一批忠贞不渝之士,但也因过分重用最先结交的关羽而铸就大错。  相似文献   
98.
在将《湘西纪行》与《桂林集》(上卷)的所有篇目进行了逐一比对之后,考论了两集重出篇目的四点差异,同时比较了目前所见两种版本《桂林集》之异同。目前整理《桂林集》,应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曹岱华刻本为校本,并以《湘西纪行》为《桂林集》卷上的参校本。  相似文献   
99.
曹乃谦曾被汉学家马悦然视为真正的“乡巴佬”和“天才”,这种评价或称呼背后其实隐藏或遮蔽了某种深刻的意识形态因素。曹乃谦说他自己是“穿着警服的农民”,但他又从时代及历史的巨变中剥离出食色人生的主题,彰显地终究不过是一种基于合理人性诉求的启蒙主张。他那种既内在认同于乡土,又外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姿态;以及表现出对现代城市文明(或现代化)排斥的同时,又对乡土农村极度落后的一面有所批判,而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恰好满足了那些意在观看“奇观”中国的西方学者及作家的需求,所谓的意识形态内涵就在这些层面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0.
曹丕的《典论·论文》被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专家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研究中人们在《典论》的写作时间、《论文》的内容与主旨等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对于这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