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21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教育   17531篇
科学研究   5598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855篇
综合类   1101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30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1719篇
  2013年   2235篇
  2012年   2333篇
  2011年   2066篇
  2010年   1497篇
  2009年   1723篇
  2008年   1852篇
  2007年   1956篇
  2006年   1914篇
  2005年   1901篇
  2004年   1248篇
  2003年   1321篇
  2002年   898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从探索促使知识互动的动机需求出发,寻找激发人力资源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主导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促使知识在人力资源之间顺畅流动的有机组织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92.
The engagement of teachers as raters to score constructed response items on assessments of student learning is widely claimed to be a valuable vehicl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idence behind those claims from several sources, including research and report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formation from a dozen state educational agencies regarding past and ongoing involvement of teachers in scoring‐related activities as of 2001, and interviews with educators who served a decade or more ago for one state's innova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ogram. That evidence reveals that the impact of scoring experience on teachers is more provisional and nuanced than has been suggested. The author identifies possible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ttempts to distill meaningful skills and knowledge from hand‐scor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along with other forms of teacher involvement i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research questions that—based on current and proposed practice for the coming decade—seem to the author to require the most immediat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993.
论述了21世纪图情事业发展,知识导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主要特征;论述了引领网络资源服务是时代的主要特征;推荐优秀书刊是知识传播的首要任务;开展阅读辅导和利用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法;阅读跟踪,调查研究是知识利用、分析的有效方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是知识传播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知识形态及其转化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知识形态相互转化的4种模式,指出了图书馆在知识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浅谈隐性知识与图书馆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林山 《图书馆论坛》2005,25(3):59-61,58
简析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及性质特征,以及隐性知识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和作用,认为要做好图书馆工作,必须注重馆员隐性知识的积累,提出了图书馆工作隐性知识获取和传递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6.
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公共图书馆地位、公共图书馆精神和公共图书馆使命三个方面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并从图书馆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98.
长尾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发现存在和传统文献利用率“二八”现象不同的长尾现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这一现象对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资源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9.
郑振铎对暨南大学图书馆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59-161
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任职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在图书馆文献收集购置、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实行的一系列管理举措,这些举措提高了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专业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树立了开放服务的理念,增强了图书馆服务师生的功能,为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数字环境的信息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瑞琴 《图书馆论坛》2007,27(3):100-103,149
对数字环境下信息组织的概念进行了阐释,重点对数字化信息组织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最后,对未来信息组织的研究和发展走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