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1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宋词如月     
<正>每每跟学生讲起宋词,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泛起遐思。恨不能舞弄那如风清袖,乘着醉意,听着箫鼓,与那些谪仙们一同吟赏烟霞……今夜,清风扶柳,淡月隐花。我就这样痴痴地看着这轮从宋词里走到我眼中的玉盘,虔诚地等着她引领我去叩开宋词之门。花香氤氲,素琴声声,是谁在月满西楼时低眉信手弹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尽哀愁?那根根琴弦许是你丝丝愁绪罢!看不见"人比黄花瘦"的卷帘人,但  相似文献   
82.
朔州踢鼓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踢鼓秧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嬗变。  相似文献   
83.
《现代教学》2013,(3):6-6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遵循精细化教学管理思想,坚持以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为抓手,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有效性的达成。以下以我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围绕《小花鼓》一课教研活动的片段为例。【场景1】2012年一天下午,一年级语文组办公室里,五位语文教师正在对《小花鼓》的教学方案进行自备课的说课交流,大家就课文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进行研讨。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  相似文献   
84.
刘帅 《科教文汇》2009,(16):224-224,230
本篇论文主要对大家熟悉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进行了分析,使读者通过乐曲所描绘的意境能更好地了解到此曲最早是由琵琶传统文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来的,及它被改编发展的过程和早期收入此曲的文献。对《春江花月夜》的各个段落所描绘的意境和曲式结构进行了具体的解析。同时又讲解了一下琵琶文曲的特点、分类、琵琶文曲演奏的各种技法和琵琶曲目创作手法的发展变化。提出《春江花月夜》被改编的形式有许多种,但最成功的就是琵琶、古筝二重奏的《春江花月夜》,分析了二重奏的含义和此曲改编的成功之所在。最后说了《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在国内外享有的地位,受大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85.
花鼓灯舞蹈兼有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刚劲爽朗的特点,又有南方柔美的风韵,形成了热烈、奔放、迅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花鼓灯的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内容主要是表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因而充满了青春活力。然而既是爱情生活,会带有委婉柔媚的色彩。  相似文献   
86.
君特·格拉斯的作品数量丰富,深奥难懂。本文通过对《铁皮鼓》、《猫与鼠》和 《狗的岁月》进行分析,说明历史感、正义感是理解君特·格拉斯作品的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87.
苗族古歌的口语诗学特性使得其传承研究除了参考一定的文献资料之外,更需要对其所寄生的苗语生活世界的民俗语境进行共识梳理和历时比较,因此,以鼓藏古歌为例,展开基于民族志基础上的苗族古歌传承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8.
89.
警鼓长鸣     
申浩延 《小学生》2004,(2):48-51
五台山铁瓦寺有一面大鼓,称之为人皮鼓,但实际上是牛皮所制。为什么称人皮鼓?这里边有一个很有趣味的说道。  相似文献   
90.
豆角鼓     
有一个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 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 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新 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 我择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 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以后几十年,我们只有很少来往, 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 落里,愉快地生活着。一天,他妻子来电 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