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08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死亡德性是生活德性在死亡情景中的表现,儒家死亡德性论的内容可以其对“大哉死乎”的论证来概括,而其养成方式则是“顺命”,儒家死亡德性论是目的论的,其目标是追求死亡伟大性。  相似文献   
112.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人地关系思想中最受关注的思想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现代地理学解读,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对2005年中国省区级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人均GDP和生产性土地资源率进行分析,并与胡焕庸人口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人均GDP空间分布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人口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情况,更在于其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胡焕庸线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待不同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其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3.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4.
胡锦涛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时期的新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也是胡锦涛群众观的重要内涵之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胡锦涛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权力观、情意观、利益观的有机统一;胡锦涛所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论断,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5.
亚东图书馆是民国时期的一家中小出版机构,在中国近代新兴出版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许多名人学者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文章通过阐述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胡适、章士钊等名人学者的交往,分析出版界与名人学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6.
胡锦涛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观建设,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么衡量政绩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等观点,形成了胡锦涛同志的科学政绩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在如何治理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胡瑗表现出了明显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对国家治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统治者必须谨言慎行。同时,他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国家都存在危机,所以他特别强调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应对危机,关键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因此要大力推进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8.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解,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相似文献   
119.
曾升 《海外英语》2012,(12):185-186
Shui-Hu-Zhuan is one of the four masterpieces in China.The transl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hancing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The author belie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Shui-Hu-Zhuan will be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translators and will be widely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0.
胡祗遹的诗论中并没有对诗歌艺术的精微探讨,仅立足于功用、政教,虽取镕经意。却缺乏自铸伟辞的独得新见,从诗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价值确属有限。但是如果从文化方面加以观照则会发现,其基于理学起点的诗歌理论中反映了元初理学在北方传播的状貌,也折射出当时文统与道统合而为一的思想趋势;其有关诗之功用的论述则体现了他为民族先进文化在交融中保持继续传承而做出的自觉努力。在元代,类似胡祗通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这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普遍意义,而这恰是容易被仅关注诗学本身的研究者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