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979篇
科学研究   509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8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测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探析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引领作用,意义重大。研究联合体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带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为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视角。选取2014-2019年我国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涵括产业结构水平、创新驱动水平、数智赋能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四个维度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寻找其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470,处于中等水平;水平最高的深圳与最低的乌昌石之间的差为0.545,差距较大;东部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南方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519远高于北方的0.3932,南北方差距明显。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表明:示范区研发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研发创新通过知识发现和技术创造带动示范区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人才支撑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提升人才存量进而引发“知识外溢”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搭建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牵引能力对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吸引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合作能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整体而言开放合作跟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不大。鉴于此,示范区应搭建完善的研发创新环境、打造致力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研发平台、构建研发人才体系、探索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8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产业融合理论下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文章首先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动力、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三种模式:体育赛事与旅游融合;节庆活动中的体育因素与旅游融合;休闲体育与旅游融合。  相似文献   
83.
Introduction Inrecentdecadesincreasingattentionhasbeenpaidto theeffectsofhumanactivitiesontheenvironment. Concernsaregrowingoverthepossibleconsequencesfor ourgloballife-supportsystems.Opinionsvaryastothe seriousnessofenvironmentalproblems,butatthevery leastsuchissuesraiseimportantquestionsaboutthe qualityoflifethatcanbeexpectedbycurrentandfutureinhabitantsofthisplanet. Therealizationoftheneedtoguardagainst environmentaldegradationhasledtocertainformsof economicactivitycomingunderincreasingscru…  相似文献   
84.
云南药用资源开发与云药产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从分析云南药用资源状况及开发现状入手,指出云南医药产业以发展与完善"云药"理论,开拓与整合"云药"体系,造就"云药"知名品牌,提高"云药"科技与市场竞争力,优化与推进"云药"基地建设为发展战略.在种植基地建设上,规划建立13个云药道地原生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在产品上,云药现阶段重点发展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药、创伤类药、呼吸系统疾病药、肝脏疾病药、抗感染药、抗风湿病药、眼科疾病系列药、皮肤病类;云药研究体系建设以现有的研究机构为核心构建新药GLP、GCP研究基地;云药企业体系的构建包括原药材种植企业群、中间提取物企业群(集团)、独家生产产品企业、民族医药企业群、重复生产品种的企业群;并为配合云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一系列工程和措施.  相似文献   
85.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岩富山古崩塌地貌是迄今在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崩塌地貌.受岩性、岩体产状、构造、节理和裂隙以及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花岗斑岩组成的山体因崩塌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山峰、岩壁与陡崖、岩洞、断层谷与峡谷、崩塌堆积地貌和串珠状跌水瀑布等各种地貌景观.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可以考虑将此建成地质公园.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  相似文献   
86.
牛亚菲 《资源科学》2002,24(4):23-28
文章提出白云花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地处霍林河下游半干旱区域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向海带来的负面效应。工程上马后,如果处理不好,水资源的拦截会减少对下游的补水量,使沿河湿地得不到充足的地表水补充,水位下降,乃至干涸。  相似文献   
87.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即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主的中部遗产旅游区、以森林草原为主的北部草原旅游区和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南部旅游区构成的“一体两翼”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重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8.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 β1X1i β2X2i β3X3i 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顾定法 《资源科学》1996,18(4):8-14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同时又存在大量浪费水和水污染的现象,再一次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本文结合城市用水特点,提出了城市用水、节水的基本原理。城市理想的用水系统应该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靠节水和污水回用来实现。文中列举大量数据分析城市节水取0城市水资源系统、闭环反馈系统、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90.
Recent studies of US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programmes argue that difficulties of establishi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ith users prevent them from facilitating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paper supports this argument through a survey of Japanes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US programmes were modelled on. In view of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in their use, it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start using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 ‘low information gap’ services and gradually move on to ‘high information gap’ services that often require more absorptive capacity. This is demonstrated both under one-to-one relationships and between groups of firms and a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