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从刘知几到章学诚,都强调史学家主体的素质修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言论,概括起来就是所谓“史家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梁启超接受了这一说法,而又着重强调和阐释了“史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为史家修养融入了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学人作出了有明确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阐发,史家修养论不断演变丰富。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系统考察先秦古文字材料里"两"的用法,发现"两"字的历时演变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973.
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思想理论内核蕴涵的深入研探,将触及四方面主要内容的论析:一、文学批评应持守古典精神之内在标准;二、文学批评应谨防滑向浪漫情感之病态及人道主义之泛同情;三、现代文学批评尚且缺乏"男性特征";四、白璧德思想学说之现实价值及启示意义。显然,对白璧德颇具内驱张力与不乏新见的文学批评学说展开拓展性、突破性的深层阐发,对当下文学批评前沿性的现实走向将具有别开生面的指引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74.
清代中晚期的经世名臣、著名学者梁章钜,其政绩与学术成就在近代以来比较引人瞩目。这些卓著成就与其在中年时期参加京城著名的宣南诗社及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宣南诗社之聚会活动为文人雅集修禊,但其活动内涵并不单一,关注国计民生,研讨和助力经世致用之思潮,倡导改革更法亦为活动之要素,对诗社成员的影响更是绵长深远。  相似文献   
975.
甲骨文中的"车"字,有的字形上下分离为二,如■,本文运用歪曲透视法,并结合考古所出土的古代车辆实物证据,对字形中的上部分试做新的探讨,认为字形并非分化的结果,■中的■为衡,■为轭,■则为连接衡与轭的纽带。  相似文献   
97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纳西族尤氏部落尚武精神历史变迁进行研究。结论:尚武精神贯穿整个尤氏纳西族群体历史发展过程;各阶段尚武精神因社会环境和族群发展不同而有差异;使尚武精神内含"大一统"和"祖国认同感"思想是尤氏纳西族群体智慧的结晶。建议:借尚武精神变迁,促进了解该部落发展历史;尚武精神应与时俱进;探究纳西族尚武精神核心思想和迈向成熟的标志等。  相似文献   
977.
清末民初特定的时代语境,促使知识分子不断反省传统文化的积弊,并将思想启蒙作为救亡图存以及文化重建的药方,小说的普及面和独特功效激发了梁启超小说新民的冲动.然而,小说为谁而作,普通现实读者还是理想读者?这一问题的取舍不定构造了梁启超小说观的内在矛盾,两类读者审美规范的冲突鲜明地呈现了梁启超试图整合小说为谁而作与小说为何而作的尴尬和无力.  相似文献   
978.
由传统集权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换,是梁启超的宪政理想。他在立宪、议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方面都有自身的见解。其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历史情势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试图将西方宪政化引入中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979.
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另一种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二者人性观的对立。而这又对其各自的文学观念及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产生深刻影响。二者人性观的对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980.
司马迁在《史记·越世家》中所写范蠡的事迹 ,多采自《国语》 ,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他特别叙述了范蠡灭吴霸越的事功。倘真如司马迁所说 ,则此时的范蠡就是一个信仰与“实践”完全脱节的人。因为 ,他口头上是个拥护黄老思想的信徒。也许 ,《史记》中的范蠡形象是根据汉代张良的影子勾画的 ,这里显露出司马迁对黄老思想及其鼓吹者的隐隐嘲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