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历举唐代的史传、诗文、笔记小说,旁征博引,指出前人不查,将《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当作了曾任京兆尹和岭南节度使的李谅的错误,认为小说家李复言的身世尚无可考,应付之阙如,以待后人。  相似文献   
982.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困而必须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3.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宪民 《图书馆杂志》2000,19(10):56-59
介绍了梁启超所从事的图书馆活动,探讨他在图书馆学尤其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阐明了他在近代图书馆事业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84.
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虽然达到了诸如巩固其威信地位。缓和内部矛盾,以攻为守,标榜正统,发现、培养人才,锻炼蜀军的战略目的,但它并不符合当时蜀汉政权的国情、民意,而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其失败的原因是可寻的。  相似文献   
985.
表存在和数量的"是"字句与"有"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和“有”表存在和表数量时常常可以互换而意义差别似乎不大,但通过分析“是”和“有”的本义可以找到它们差别的根源,从而揭示出“是”字句和“有”字句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86.
上世纪20年代,梁思成在国外求学期间,有一天惊喜地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给他的一本书《营造法式》。该书作李诫,字仲明,宋代命官,司职监管公共建筑的建造和修复。此书手稿最初是梁启超的同时代人朱启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南京江苏省立图书馆找到的,朱于1915年曾任内政部长,负责修缮北京故宫,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知识,且研究兴趣不减,《营造法式》手稿就是他退休后找到的,并将它重印。梁启超寄给梁恩成的便是初印本。朱还由此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旨在“破译”中国建筑学的“秘密”。1930年,梁思成从国外学建筑归来,也加盟中国营造学社,并任“法式部”主任,同样钟情于建筑化的他的妻子林徽因任“校理”,这对伉俪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987.
瞿佑交游考     
瞿佑在杭州、南京、周府、保安、北京都留下了足迹,一生交游极广。章在宏观考察瞿佑每个时期的交游的前提下,尽可能微观地考清交游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988.
陆游的农村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其艺术成就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陆游的农村题材诗作不仅继承了古典田园诗清新自然的特质,而且由于他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真正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一流诗人,他的农村诗也具有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989.
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在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教育的出路有机统一过程中,建立他的新教育的。“伦理主义,人生向上”是其灵魂,邹平模式是实践原型,乡学、区学、县学、省学、国学系统是制度框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梁漱溟第一次实现中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990.
梁启超融合中西的文化关怀一生未变 ,他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贯穿了此种文化追求。他称清代考证学为“清学”,并以之比拟西方文艺复兴 ,其目的乃是希望中西文化能够彼此沟通、中国文化能在沟通与融合中得到淬砺。梁启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学术史并确立了现代学术史研究的典范。他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上无疑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要的地位 ,然而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