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345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作为明末清初的民间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其酣畅淋漓、出神入化的表演技艺,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俗文学史上享有突出地位。他亲历时代变迁,见证重大事件,富于情义品节,通过个人命运的起落跌宕,痛感身世之戚、家国之悲。诸多文士题赠诗文,又形成了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从他者的视阈,将柳敬亭视为文学表现对象,视为抒写广大文士复杂意绪的符号化人物。他们或赏其艺,或抒悲慨,或从道德层面加以鄙夷,或从权力意图予以利用,折射出清初遗民、学者、仕宦等不同角色人等的政治诉求、道德观念,更加彰显出柳敬亭的丰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以来,刘锡庆在对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全面性、对汉语写作"读""写""教"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确立写作学科独立意识的明确性、构建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对写作学原理探索的独到性、对中国写作理论史研究的深刻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建树;为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坤一是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曾经三次担任两江总督。19世纪70年代,刘坤一开始从一个传统保守的官僚转变为开明务实的洋务分子,他倡导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积极地推进江苏近代教育,使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从华东煤矿公司看刘鸿生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生投资华东煤矿公司反映了其具有辩证色彩的经济思想:既要顺应时代热潮,又须开拓新路;既要垂直伸延,又须横向联合;既要分散投资,又须集中分散投资,又须集中管理;既要立足经济中心,又须发展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运动中,刘一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知书识礼温柔贤淑,婆婆却耿耿于怀百般刁难.刘兰芝不堪其辱,毅然"回家",再嫁前"自尽",千百年以来,人们视为封建压迫下的"殉情"行为.文章以人性为切入点,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刘兰芝的"自诉离婚、同意再嫁、毁婚自杀"等行为,对"阶级论"和"殉情说"的历史定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如果国家有一定的远见和力量,就会适当抑制地主的兼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国家已无力保护小农或者根本不打算保护小农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在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一个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从川西袍哥地主刘文彩的个案上就能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是柳宗元的重要代表作,但其中"化身"之说历来的诗评家、注释家或避略不言,或语焉不详。本文从佛经中求得"化身"的确切含义,以之揆度柳诗,果使其诗意豁而显之。  相似文献   
19.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奠定了中国贬谪文学的传统基调——骚怨。中唐诗人刘禹锡无罪遭贬,远弃蛮荒23年。他在贬谪时期的创作,继承了屈骚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从刘伯温为官事迹及其刘伯温关于为官之道言论的解读,认为刘基之官德的形成是建立在其对为官之道充分认识上的,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刘基秉持"诚"之质,正因为刘基"诚于自己、诚于事业、诚于社会"三位一体的追求,对"关注民生、为民谋福,谋求救时之政"这一理想的核心追求,才形成他卓尔不凡的官德,赢得"刘青天"之美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