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Making is a rapidly emerging form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at involves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sting, and revision of a wide variety of objects, using high and low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ing a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art,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It has garnered widespread interest and support in both policy and education circles because of the ways it has been shown to link science learning to creativity and investigation. Making has taken root in out-of-school settings, such as museums, science festivals, and afterschool and library programmes; and there is now growing interest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ors in how it might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lassroom. Making expands on tra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Design-Based Learning, but differs in ways that can potentially broaden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and STEM learning to include learners from communities historically underrepresented in STEM fields. STEM-Rich Making is centrally organised aroun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typically integrating digital tools and computational practices, and positions scientific and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 phenomena as the materials for design. This paper takes a critical view of the claims about Making as a productive form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literature’s substanti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Making supports students’ agency, promote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leverages learners’ cultu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2.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吸引人,创设真切的地理意境;以情感打动人,创设随处可成功的机会;以科技辅助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实践锻炼人,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相似文献   
93.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临摹精彩丰富的描写,学习选取新颖独特的表现角度,学习恰当而精到的议论抒情,从而学会多角度的观察、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学会发现人物独有的语言、习惯性的动作,把握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且能够学会多种表达方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4.
本设计制作的软件封面均有动态观感,但又风格各异,算法简明。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达到变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5.
作为通使之官的“行人”和诸侯襄助之官的“相”,凭籍其对礼义的精通、对国内外事务的熟悉和形势的洞见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诸侯聘礼宾主用诗言志的交流过程中,或代诸侯、或襄助诸侯赋诗言志,交流沟通,最终完成“诗以言志”这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达到出使和感情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八股文今辨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几百年来,被人们认为是束缚人们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笔者对此思考有三:其一,八股文迎合了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其二,八股文为后人的作文奠定了一个基础。其三,八股文继承和发挥了汉语言的优长。  相似文献   
97.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98.
讨论了WWW技术,WWW课件的特点、主要开发技术、常用制作工具、评价标准、课件制作系统以及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
本文通过建立数量经济模型,集中分析了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间在新的不完备市场条件下创新扩散的决策机制,并依模型对其政策含义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刘晖  刘诗佚 《科技广场》2007,24(3):177-179
介绍运用Flash动画制作化学平衡课件。把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中,难以表现的一些实验现象比较生动的展现出来。同时在制作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表述制作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